的茶杯,一饮而尽。
宋徽宗也不恼,主要是这厮干的混账事太多了,他早就习以为常。
当着后宫嫔妃与帝姬的面,宽衣解带都干得出来,喝杯茶怎么了。
抬手擦了擦嘴角的茶水,李邦彦继续说道:“此次和谈,重点有二。一则是罢兵止戈,二则是不得称帝!”
罢兵止戈,是重中之重。
不得称帝,也同样重要,一旦韩桢称帝,那赵宋的脸面可就彻底丢光了,威严尽失。
当初方腊造反之初,宋徽宗其实没那么在意。
直到方腊称帝之后,才彻底愤怒,直接征调十万西军平叛,以雷霆手段,迅速将其镇压。
因为,这个先河不能开,一旦开了,只怕又会重演五代十国的旧事。
“不错!”
宋徽宗附和一句,而后话音一转:“可我大宋,又该付出甚么代价?”
李邦彦答道:“不外乎赔些钱粮罢了。”
赔款这种事,赵宋可太熟了。
而且,不管是赵佶还是朝堂之上的群臣,都认为赔款止戈,是稳赚不赔。
因为以青州贼展现出的战力,一旦继续打下去,短时间内是分不出胜负的。
如果拖上个三五年,损耗的军费,以及折损的士兵,都远超赔款数倍,甚至是数十倍。
当初正是出于这个考量,当年宋真宗才签下了檀渊之盟。
从成本上来说,确实没问题。
宋徽宗担忧道:“就怕那韩桢狮子大开口啊!”
李邦彦答道:“臣打听到,那韩桢年岁不足二十,尚未婚配。若陛下能赐婚一位帝姬,既能彰显诚意,又能结为亲家。届时,他韩桢成了陛下的女婿,再怎么闹,那都是陛下的家事了。”
“着哇!”
宋徽宗一拍大腿,面露惊喜。
一旦赐婚成功,那韩桢就是他女婿了,一句家事便可解释。
哪怕山东之地已经改姓韩了,但却保住了赵宋的脸面。
是的,面子很重要。
一如檀渊之盟,为了保住面子,让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岁币从五万两白银,十万匹绢,足足翻了一倍。
李邦彦添柴加火道:“山东之地,给他又何妨,就当养了一支雄兵,往后未必不能为陛下所用。说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