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他造他的反,与吾何干。”
到了那个时候,朝廷非但不会怪罪,反而有可能会重用他。
毕竟我常玉坤在时,临淄县海晏河清,治下安平。
换了个人,就烽烟四起,两相衬托之下,这不更显得他有治世才干,手段高明么。
……
……
随着三百多名青壮战俘被编入军中,士兵数量扩展到了近七百人。
不少老兵得以升官,担任队正和都头。
军营校场之上,聂东正在教授新兵识军鼓,辨战旗。
眼下人少,且都是小规模作战,暂时还不用到这些,可往后就不一定了。
光是鼓的种类,便有好几种,搭配不同的旗帜,起到指挥军队的作用。
比如常说的鸣金收兵。
金鼓一响,便表示要撤退。
但具体怎么退,急撤还是慢撤,诱敌还是溃败,哪支部队先撤,哪支部队殿后,就需要配合金鼓旗了。
否则单凭鼓声,是传递不了如此复杂的信号。
听上去似乎很复杂,其实倒还好,时间久了,士兵们自然能记住。
况且军中还配有专门的传令兵。
另一边,小王村内,韩桢正带着两千多名新村民展开建设。
其中一部分搭建住所,另一部分则修建流水线盐池。
为了应对产业扩张,石灰窑和砖厂也随之扩建。
石灰窑由原先的三个窑口,扩增到了十二个,砖厂也增添了两座,好在这段时间人口暴增,才有了充足的工人。
如今,做工成了大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田地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小王村已经逐渐开始出现了由农转工的趋势。
村子里,已看不到玩耍的孩童了。
全都被家长赶去了学堂。
日头西落。
小王村家家户户燃起炊烟。
“下工了!”
随着监工一声高呼,卢九停下手中动作。
揉了揉发酸的手臂,将工具交还给监工后,便与两名工友有说有笑的朝着山下走去。
他原是山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