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和研究胥吏的升迁等工作。
今年的吏治整顿中,出问题的大多是胥吏,
其一是这些胥吏都是当地的人,关系错综复杂,有些是连襟、兄弟等等,
有些祖上三五代都是干这个的,这个职位除了他们家,谁都不能做。
恶习难改、肆无忌惮,连当地的官员有时候都得睁只眼闭只眼,否则政令很难执行。
其二,有些地方胥吏联合把持当地胥吏选拔,他们当不了,其他人也当不了,
即便是官员们选了,也会被那些被撤掉的胥吏打压、恐吓而‘自愿’退出。
甚至说他们联合故意的拖延各项政令的执行,将问题全部推到百姓身上。
其三胥吏太多,与百姓接触的地方太多,他们暗中做些手脚,我们不一定查的出来,
百姓们也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如果不能一网打尽,等待他们将是无尽的报复。”
听着房壮丽的阐述,群臣脸色严肃了起来。
这些事情他们在下面主政时也遇见过,实际情况比这还要复杂和严重,那句阎王好惹,小鬼难缠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首座上的崇祯将茶杯放下,淡淡问道:“这是不是民间流传的皇权不下乡的另一种表述?”到了年底了,整个的大明似乎都忙碌了起来。
忙的不是工作,而是忙着准备过年了。
参加宁远互市的商人们返回各地,将宁远互市、大明皇家银行、汇票的事情带到了各地。
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地都在纷纷的讨论着,大致有这么几个问题。
一、朝廷是不是准备大力推动商业的发展?
二、朝廷什么时候开海运,会不会开海贸?
三、朝廷什么时间将大明皇家银行开满整个大明?
四、户部尚书说的那种运输的工具什么时候能出来?
……
当然了,最多的还是银行的事情,每天都有富商士绅去官府询问银行的事情,得到的答复是不知道。
各地议论着的时候,时间也到了腊月二十日,离过年也只有十天的时间了。
皇宫的文华殿内,内阁英国公、五位阁老、六部、通政司、大理寺、督查院、军纪监察、国土资源管理、农业、工业、火器、岐黄、格物、讲武堂等部院的主官齐聚。
崇祯坐在主位之上,各部主官们分坐两侧,身旁的桌子上各有一叠厚厚的文书。
而在崇祯正对面则是一块长三米、高一米半的木板,上面挂着厚厚的一叠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