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因为现实的他,感觉自己根本不是工人,他知道,自己可能不太适合这里,他很快也会离开这里。”
“太可惜了。”万青听着赵科的讲述,也是不由感慨道:“其实我也在这种厂里做过,在生产线上,无非就是不断重复的插卡,放电池,盖后盖。”
“这样想想,长期这样如机器一样的做下去,的确很让人崩溃。”
“可也没办法呀,来厂里就是干这种事的,大家都是为了赚钱。”
“你老兄倒是个实在人。”赵科瞥了万青一眼,感觉这也是个老工人了。
在许多环境适应方面,显然要比顾晨这般年轻人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袁莎莎听着赵科的讲述,忽然发现自己的眼角泛着泪珠,开始怀疑自己跟顾晨来这里的实际意义。
原本自己跟着顾晨来鹏城,是来调查失踪人口蒋天赐的情况。
但是知道这些工人的现状之后,顿时感觉迷茫完全包裹了自己。
袁莎莎甚至感觉,在当下的这一刻,同样作为一个年轻人,她和那些工厂青年,有了相同的心境。
对于这些工人年轻人,未来在哪里?答案似乎没人知道。
而作为世界工厂中的一名制造者,这些人几乎都是一群来自社会底层的青年人。
自从进到这里,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青春消耗。
用重复了成千上万次的动作,为千家万户提供了一件件精美的商品。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似乎也变成了一台机器。
在不绝于耳的轰鸣声中,他们的手脚越是麻利,心也就变得越是麻木。
而除了偶尔的嘶吼发泄外,似乎这些人依旧回到了原地继续打转。
至于该不该生孩子?什么时候夫妻能团聚?
明明想走,为什么却又舍不得离开?
离开了工厂,他们又能做什么?
这些问题如浪潮般在这些人的心中不断涌起,却又随即沉寂下去。
就这样潮起潮落间,青春就这样消失不见。
但不同于这些打工人,袁莎莎非常清楚,自己只是跟顾晨过来完成任务,化身成工厂一员。
但这也打破了自己隔岸观火的壁垒,让自己这个观察者,似乎更加切实的深入被观察者的生活,进入到他们的心理世界。
要知道,袁氏家族在世界各地都有工厂,大量的利润汇集到家族财富当中,袁莎莎更加感觉,这些财富的来之不易。
似乎每一分钱,都有这些工人的辛勤劳动。
在理解了工厂青年们的所思所想的同时,也进一步审视了作为行动参与者的自己。
而另一边,顾晨也不断通过赵科的讲述,开始真正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渐渐变成一个亲历者的角度来了解蒋天赐。
才知道蒋天赐的内心,似乎有太多的包袱。
但是对于赵科来说,万青似乎更有经验。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