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回归正题哈,说到被计算机控制,我想到了今天在峰会的过程当中来自人民网的马女士曾经跟我们分享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案例,美国有一位父亲……
马芸和强东较量了好几轮,东哥终究还是落于下风。
孟繁岐觉得其口音和急于争胜的语气神态是主要原因,反观人家马芸,虽然长得不咋地,但是气度上拿捏得很到位。
真的对线起来,不管你说什么,他都不急不躁。
反观东哥,明显有些急了,给第三方的观感就差了。
主持人几次想要插话,都失败了,最后还是小马哥出来打了个圆场,主持人这才能够引导话题进入了应该聊的AI领域。
那就是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数据和隐私相关的问题,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安全问题。
“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数据的强大,人工智能的强大,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个人的隐私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面前真的是无所遁形,不知道大家对于这样的问题怎么看待。比如说马芸先生您会根据我点击的某些商品信息分析我的生活状况吗?”
“大家都在担心隐私的话隐私不会出大问题,所有人不担心的事情才会出来,19年前我在燕京讨论过互联网,和一批专家,19年以前华国已经有20多个互联网专家了,他们那时候担心很多东西,我发现今天一点都没有出来,但是他们不担心的事情今天都出来了。”很显然,马芸的策略是避而不答。
你问他会不会分析生活状况,他答你担心的问题不会出大问题。
名义上似乎是回答了,让你安心,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承诺。
到时候真的出了大问题,也不是他马芸的问题。
“我相信10年以后人类一定能解决隐私的问题。第一,人类会适应。今天其实已经搞不清楚有没有人知道伱了。第二,大家都担心的这条路不会出交通事故,大家觉得没交通事故的地方才会出交通事故,我对未来这些天天充满各种产品想象的人是充满信心的。”
马芸一招【后人的智慧】,将自己的锅甩得干干净净。
这是非常经典的应对四部曲,在你面对一些情况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阶段,宣称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第二阶段,声称也许有事发生但我们不该采取行动。
第三阶段,说也许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但是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第四阶段,也许当初我们能做点什么,但现在已经太迟了。
听马芸这话的意思,现在差不多是处于第二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