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为了避免外戚在政治上发挥作用,干脆规定今后皇帝的皇后都必须从民间选拔而来。朱元璋这样做,就是因为民女没有背景,他想堵住可能形成外戚干政的这个漏洞。
那么问题又转回来了,明明舅舅(或者外公)经常让王朝出问题,为什么皇帝还总是选择相信自己的舅舅(或者外公),而不相信自己的叔叔呢?
这要从一个人从皇子到皇帝整个过程说起。当某个皇子还没有成为太子,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舅舅(或者外公)其实就是他除了自己生母之外唯一的绝对支持者。
虽然大家往往都是嫡长子制,嫡长子才可以当太子,才可能继承皇位。但是,由于皇帝的儿子非常多,势力非常复杂,所以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在大明朝之前,就算是嫡长子,也不一定被立为太子。就算被立为太子了,也随时都有倒台的可能。
之所以会这样,就在于太子之位经常会遭到很大的冲击。有一些是来自于其它皇子的冲击,比如李世民就对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构成威胁;胤褆也对太子胤礽不满,对他的皇位构成威胁。
甚至,有一些威胁还来自于皇帝本人。比如刘邦立嫡长子刘盈为太子了,但他却一直不满刘盈,老想着废掉他,立小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原历史上的朱常洛是庶长子,但是他爹朱翊钧就是不想立他为太子,而总想立朱常询为太子。
正因为每一个皇子在当上皇帝之前,必然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或者说他必须去争取,因此他自己就必须要有所依靠,必须要积攒力量,和别的皇子争斗。
那么,什么才是古代皇子们最可依靠的力量呢?这里不妨用用排除法。
其一,叔叔们是不可能的。
皇子的叔叔们为什么说是不可能的呢?因为叔叔们也是皇家一族的,他们自己也是有后代的,也是可能参与争夺储位的。当然,这一条通常不是主要原因。
真正关键的原因在于,某个皇子如果与叔叔们交往甚密,必然会引起皇帝的极大猜疑,因为那些叔叔们,本来就是皇帝的极大威胁,皇帝一直是提防他们的。如果某个皇子与叔叔们联系得太紧密,相当于威胁扎堆了,于是这个皇子和叔叔们很可能都是会受到皇帝的打击。
比如,宋太宗的儿子赵元佐与叔叔赵廷美关系很近,于是最终赵元佐失去了太子之位,而赵廷美也被则被贬到房州抑郁而死。
雍正的儿子弘时与叔叔胤禩有联系,雍正气得把弘时逐出家门。弘时本来可能获得储位的,这下子也得不到了。
所以无论如何,不能随意和叔叔们联络,尤其是过从甚密。
排除法第二步,大臣们是不可靠的。
皇子们除了不能和叔叔们密切联络以外,还不能和大臣们交往太深。皇子们和大臣们联络,这在古代一直叫做“交通大臣”,或者说叫“首尾大臣”,也是会受到严厉处罚的。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