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明元辅 > 第284章 总百揆(七)姑嫂同心

第284章 总百揆(七)姑嫂同心

长公主甚至感到自己浑身发热,当即打定主意,一定要漂漂亮亮完成高郎的交代,切不可耽误了他的大事。

    “哎呀母后!您巧您这话说的,连女儿都听出来了,现在的问题是皇兄一旦南下,京里没有合适的人可以监国嘛!”

    永宁长公主虽然此刻也已经三十出头,可是儿女在母亲眼里哪有能长大的?别说三十了,八十岁的女儿如小孩子一般向百岁母亲撒娇也丝毫不违和。

    这下子,暗语被长公主点明,李太后也没法装傻充楞了,只好“恍然大悟”般地说道:“哦,原来是监国的问题呀!这倒是很要紧,不过好在同样的事情倒也并非头一次发生……哀家瞧着,就照世庙故事即可。”

    皇后松了口气,但仍然再次看了永宁长公主一眼。长公主微微一笑,道:“母后说的是,依女儿看来这件事还真巧,甚至连年岁都相差仿佛。”

    这话需要解释一下所谓“世庙故事”——指的是嘉靖帝南巡,这也是原历史上大明最后一次皇帝出京巡狩事件。

    不同帝王的巡幸,史书有不同的评价,如隋炀帝、明武宗的巡幸,史书在记述时多贬义;而如康熙的巡幸,史书在描述时却少有这类贬义的意涵。鞑清仅乾隆就曾六下江南,相比之下,明朝皇帝巡幸的次数无疑是较少的。

    明前期,永乐帝、宣德帝北巡,被后世视为护卫北边的需要,备受褒誉;而英宗欲效仿先祖,御驾亲征,奈何落下个悲剧命运,成了蒙古人的俘虏,颜面扫地,多为后世责备。

    贸然亲征确实不妥,然而联系时局可以发现,彼时的蒙古是瓦剌和鞑靼连为一体,蒙古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外加雄主也先有复元大志,可以说,英宗面临的是自元末以来最强大的蒙古。

    永乐帝当年亲征漠北、西击瓦剌,对瓦剌、鞑靼两部也是一打一拉,不愿与他们同时为敌;鞑清康熙亲征噶尔丹,也不过是同瓦剌的一部作战;乾隆平定漠西蒙古,也只是击败了原明之瓦剌,且彼时漠西蒙古内乱严重。

    由此可见,明英宗的主观失误虽然是一方面,而彼时的客观形势也是另一方面。英宗朝的明军,守御或还勉强,进攻并无余力。

    但是不管怎么说吧,由于大明差点因英宗亲征而亡国,因此后世朝臣对明帝远离京师十分戒惧,生怕自己规劝不力,继而耽误了社稷。也因此,明朝大臣对于帝王出京巡狩是十分抵触的,哪怕是紫禁城天气热,帝王去西苑等地消消暑,大臣们也觉得彼处不可久留。

    究其原因,帝王巡狩或去郊区休养,终归了是离开了紫禁城这一权力中心,常朝等不免受到影响,且帝王的言行更难被朝臣们窥知,大臣们不放心!

    到了正德时,武宗以好巡狩出名,南巡、北巡、西巡一个也不少,然而史家对他的评价多贬责,认为他喜好游玩,出巡纯粹是劳民伤财,这种评价显然有些偏颇。

    “巡狩”这个词本就是为帝王创造的,巡狩本身无错,关键看帝王出巡做了什么。武宗北巡北边,不能说对北边防御没有帮助,至少皇帝亲临前线,虽肯定带来了骚扰,但同样也必然给了北边将士以很大的鼓励。

    正德帝时,明朝面对的敌手是蒙古中兴之主达延>>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我有一尊炼药炉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文娱2000:捧女明星百倍返利心声被偷听,满朝文武齐吃瓜佣兵我为王四合院:从北平围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