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离得很远,但奥斯曼帝国的新苏丹穆罕穆德三世本着有事没事打一杆子的想法,还是派人联络了中亚的几个汗国,希望他们能想办法拉扯拉扯北边的沙俄。
意外的事发生了,其他几个汗国并没有什么反应,反倒是处于最东面的原叶尔羌汗国、现在已经鹊巢鸠占的察哈尔部居然热切的回应了苏丹。
布日哈图代表布延彻辰汗向苏丹的使者表示,他们愿意北上遏止沙俄的东进,也愿意向东联系大明,争取“帮苏丹开展贸易”。但是,他们实力不足,尤其是缺乏趁手的火器,恐怕无法击败沙俄向东扩展的先头势力。
这话真的就是胡说八道,因为沙俄在击败西伯利亚汗国之后的东扩,很长时间里都几乎不能算是国家行为,只是沙皇以个人名义支助了一些冒险团,由这些往往只有百十号人、数百人的冒险团自发东进。
沙俄此时的火器化程度并不算很高,甚至可能还不如奥斯曼。相比之下,大明因为高务实的军改,整体上来说火器化程度反而高于此时的沙俄。
当然,大明与沙俄现在离得依旧挺远,就算沙俄疯狂东进,他们能碰到的也顶多只是在伐元之战胜利后势力大张的土默特部,而沙俄的火器化程度比土默特还是高多了——至少沙俄的“射击军”到现在已经成立了差不多五十年左右。
虽然如此,但察哈尔部这几年得到了叶尔羌和哈密地区,实力恢复很快,打打沙俄的冒险队总是丝毫不成问题的。
然而苏丹的使者并不清楚这些,他认为这个自称是元朝正统的部落可能总共只有四十多万人口,要想击败沙俄的先遣队的确颇有困难。因此,为他们提供一些火器是可行而且应该的,只不过……这不能无偿援助,必须公平买卖。
布日哈图爽快的接受了苏丹使者的这一提议,并且立刻与苏丹使者认认真真地讨论起交易的具体事项来。
叶尔羌地区的经济历来以游牧为主,能够提供给奥斯曼的货物不算多,而且奥斯曼也并不很缺那些。不过,见识过高务实改革与“土默特改革”的布日哈图却在这几年里尝试走起了新的道路。
他居然开始分配人手在尹犁河谷屯田!
当然,察哈尔部的蒙古人对此实在没有什么兴趣,被布日哈图分配去种田的大多是被他们征服的当地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从原先左翼蒙古一路裹挟而来的汉人。
这些汉人是很早以前就被抢掳到察哈尔部的,原先地位非常低,但现在却珍贵得很,因为他们几乎都成了技术人员——专教种田。
除了种田,他们还种起了棉花,顺带着还搞出了大明的织布机,用棉花来织布。这下子算是找对了路,当地的条件极其适合种棉花,结果一年比一年高产,生产出来的棉布行销中亚各汗国,十分受欢迎,成了察哈尔部的拳头产品。
虽说这些汉人被掳走得早,并没有见识过高务实copy来的珍妮纺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