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明元辅 > 第279章 平倭(十二)真作假时假亦真

第279章 平倭(十二)真作假时假亦真

nbsp;  石田三成有些不信,问道:“明军急于停战?你可知其中缘故?”

    小西行长答道:“据了解,碧蹄馆一战对明军造成的影响比预计中要大得多,明军战后战意消退,只与我军长期对峙,因见我防备周全,无机可乘,苦战无功,不能取胜,军中、国内皆因此战大起争论,故急于停战议和。”

    黑田官兵卫同样不信,即便小西行长这般说了,仍然追问道:“明国竟会答应此等要求,实在匪夷所思,这其中是否有诈?”

    小西行长答道:“无论是否有诈,我等坚持有备无患总是上策,只要撤退之时多加部署即可。我建议各番队相互协作,再由四番队、七番队、九番队接应,应当可保南撤安全。

    我与沈惟敬说,在协议定立之前,我军会驻守在下三道以备万一。只要我军能安全撤到下三道,便如您所说,处于进退有余之地,届时趁机集中大军一举攻克晋州,再夺取全罗道,既能使军粮充足,也能顺势攻占朝鲜水军全部据点,保障海路安宁。然后凭借全罗、忠清、庆尚三道各处险要立于不败之地。

    若议和是假,我军经过休整可即刻反击;若议和是真,太阁殿下必令大军即刻返还日本,那时我等只消等待交割就是。”

    这些分析积极主动、攻守兼备,无论如何看都是万无一失,宇喜多秀家听后大为放心,表示可立刻准备撤离汉阳。

    而与此同时,沈惟敬则向宋应昌回报道:“日军军粮不继,一直在汉阳苦撑,军士面黄肌瘦,我此行所见极多。倭军虽兵力占优却寸步难行,是因慑于我军战力,不敢轻动。其苦撑不支,只得乞降,请求朝廷册封及准许朝贡贸易。

    下官令其立刻退出王京,释放被俘王子,等待旨意。倭军也愿先南撤至下三道等待皇上恩旨。不过此中关键在于,其撤离之时我军与朝鲜不可追击,否则倭军惊惶之下必以为我大明背信,而后便只能死战到底了。

    依下官之见,既然倭寇请降,可立刻上奏朝廷,同时为防倭寇有诈,倭军也应多做防备,以免进入王京之时中敌埋伏,出现祖副戎初入平壤时那般不利境地。”

    虽然沈惟敬言之凿凿,但宋应昌仍然难以轻信日军言行,半晌沉吟不语。其实宋应昌一心只想全歼日军,亲自收复朝鲜全境,对于日军撤离汉阳固然满意,但他的满意是出于对“兵不厌诈”的满意,如今沈惟敬将之扯上大明的信誉,他就有些不乐意,也不敢轻易答应了。

    因此思来想去,宋应昌选择拒绝,对沈惟敬说道:“我看倭寇请降不可轻信,应当在倭寇撤离汉阳之时立刻追击,然后再请援军,联合朝鲜经由全罗道包抄贼寇,前后夹攻,歼敌于朝鲜境内,让倭寇知晓朝鲜既是我大明藩国,便不是他们说来便来、说走便走之地。”

    沈惟敬大吃一惊,连忙劝道:“经台容禀,倭军为表诚意,已承诺释放两位朝鲜王子,经台兵不血刃收复朝鲜王京及京畿道,这已是大功一件!兵法有云,穷寇莫追,若敌寇绝地反击,恐以我军之强也将伤亡惨重!

    如今倭军兵力充足,一战遇挫亦难伤元气,若之后疯狂反扑,在我援军到来之前只怕凶多吉少。而朝鲜军战力远>>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惊山月我死当天,顾总和白月光订婚了旧爱新情斗罗:炎帝徒弟勇闯斗罗大陆盛唐挽歌重生港岛之无牌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