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明元辅 > 第262章 新的阴谋(上)

第262章 新的阴谋(上)

    金秋时节,万户农忙。户部由于管着秋粮仓储,也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时节之一。

    虽说大明全国上下已有一半以上地区改行了一条鞭法,对于田赋不再征收米麦实物而收银钱,但仍有近一半地区继续实行实物征收,故秋粮的收储仍是头等大事。

    尤其是整个西北地区,以及除成都一府之外的其他西南地区,这半壁江山依旧得靠着老规矩行事。此外已经改行一条鞭法的地区,则要开始征收金花银——也就是税银,而税银又存在中枢和地方分账以及转运等事。

    以上种种,每一件事都是大事,都需要身为户部尚书的高务实亲自关照留意。

    如果以大明朝自建立至今这个整体时间段来统算,明朝每年的田赋平均约在295万石,这其中除去地方衙门留存的12万石之外,剩余的175万石要运到京师。

    在这175万石当中,有大约75万石是在北方征收的,这些粮食大多作为九边地区的军粮。剩下的约1万石,则作为明朝中枢的收入。

    另外,因为大明实行两京制度,政治中枢分为南京和北京,所以在这1万石中又有12万石是给南京的,另外82万石给北京。

    在这些税收当中,大约有4万石是来自于南方省份。因此在明朝中期,朝廷便将这4万石按照四石粮食折一两银子的折算比例,大约折成1万两金花银。由此,金花银便成为田赋税银的专用名词。

    如上所述,大明原先所有的田赋当中,南方所占的比重要高于北方。但是由于南方到京师路途遥远,运输不便,从南方运到北方的损耗是相当大的,损耗比例大约在一成左右,也就是十分之一,这就意味着每运送十石粮食就有一石白白消耗掉了。

    按照大明从南方运1万石税粮来算,则仅在路上便要损耗1万石,这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想想看日本刚刚过去不久小田原之战就知道,海贸同盟支援北条家两万石大米,北条家面对丰臣秀吉的二十余万大军都能多挺两三个月。

    那么一百万石呢?呆板一点计算的话,那够五十个小田原城吃两三个月,而敌方需要出动的兵力居然要一千万人以上。现实中固然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但足以证明一百万石粮食这个概念绝对不是说笑的。

    除了损耗之外,漕运能力有限也是一大问题。根据后世一位黄先生的计算,大明最大的漕运能力为每年4万石到5万石之间,每年从南方运往北方的82万石粮食当中,大约有4万无法通过内河航运运往京师,因此也就导致了大明朝廷不得不把这4万石粮食变成银两。

    其实按照高务实穿越以来的情况来看,在隆万之交那段时间里,如果不是京华崛起得快的话,朝廷连运送42万石南方粮食去北方都很难做到。因为那时候黄河连年有险情,几乎每年都要淹至少几个县,然后自然是断绝航道,漕船无法通过。

    在那段时间里,高务实推动了高拱进行海运,京华>>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非正常美食文暮汉昭唐顶级美貌盗笔:开局撞见陈皮在摆摊都市超品仙医人族镇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