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明元辅 > 第220章 北洋远征(一)

第220章 北洋远征(一)

    万历十六年,即公元1588年,这一年的西班牙看来是注定要流年不利了。就在无敌舰队在英格兰遭遇重大打击的同时,大明国内的最大私人海上武装力量也在打西属菲律宾的主意。

    北洋海贸同盟以京华北洋舰队主力为核心,编成了南征舰队。该舰队以京华北洋舰队的一艘三级风帆战列舰、两级四艘风帆巡洋舰为核心主力,辅以勋贵们各的武装运输舰以及京华北洋舰队的武装运输舰组成。

    这其中,三大国公各出武装运输舰五艘,侯爷们出三艘,伯爷们出两艘。

    大明朝留在京师的勋贵有三国公、十三候(包括外戚封侯)、二十一伯(也包括外戚,但未包括李成梁),故此次勋贵们一共贡献了武装运输舰96艘,舰载火炮高达26多门,其中二号长重炮768门。

    京华除了五艘专业战舰之外,另外按计划出动了49艘武装运输舰,额外出动了新下水服役不久的两艘实验性高速侦察舰——之所以被冠以“高速”之名,主要是这两条船使用了两项新设计:大西洋舰艏和“风帆螺旋桨双动力”。

    所谓大西洋舰艏其实是后来德国人的叫法,其形式最早来源于飞剪式帆船的飞剪式舰艏。本来这种飞剪式帆船是美国人在19世纪设计的一种高速帆船,由于其航海性能非常优秀,引得各国竞相模仿。

    而在当时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段时期里,德国海军舰只通常需要长时间活动于海况恶劣,风暴频繁的大西洋执行破交战,所以对这种舰艏非常青睐,并命名为“大西洋舰艏”,寓意其非常适合在大西洋的风暴与巨浪中航行。

    顾名思义,飞剪舰艏都会把艏部水线处缩窄至近乎刃状,以达到所谓“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故曰飞剪”的性能。

    这种设计与后世小水线低阻船体线型的概念非常相似,配合外飘的舰艏与干舷,使舰船在高速航行时亦不会有严重的上浪,保证了舰船的强大动力能最大限度地转换为高航速。

    既然如此优秀,为什么高务实这里依旧只当做试验舰呢?原因是建造难度很大。后世的同风格船只,需要万吨水压机等大型设备对船艏柱进行冷锻才能制造,而高务实没有这种设备,他只能让京华的工匠们自行研究如何把“他的设计理念”转化成实物。

    木制风帆战舰要做成飞剪船就很麻烦了,以至于这个设计在他提出八年之后才第一次建造出了这两艘试验舰。而且,能够成功建造还多亏了现在京华有南疆各国的优质巨木供应,将材料精中选精才得以建成。

    当然,这两艘高速侦察舰之所以拖这么久才建成,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高务实非要试验船用螺旋桨。

    此时的船用螺旋桨显然不可能是蒸汽动力,这两艘船使用的螺旋桨依旧是原始的人工动力,需要通过在这个时代算是很复杂的轴承传动体系来驱动螺旋桨旋转。

    本质上来说,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设计,制造复杂、成本高昂、效率其实也一般,完全是碍于高务实的坚持才得以实施。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重生84:我要上大学非正常美食文暮汉昭唐顶级美貌盗笔:开局撞见陈皮在摆摊都市超品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