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之后终于想起来要搞了,不过京华烧制玻璃的技术还在研究当中,而广西就有天然水晶产地(广西喀斯特地貌,水晶矿不少,不过中国最著名的水晶产地在江苏),于是高务实直接让人拿天然水晶磨镜片,开始制造望远镜了。
磨镜片本身对于大明这种手工业极其发达的时代并没有什么难度,难的是这年头没法确定镜片度数,而高务实本身对这个行业全无了解,他也不知道怎么弄,只能简单的告诉工匠们,“望远”的效果由镜片的弧度决定。
其实这年代的水晶用处不多,基本上也就是做珠宝,而中国人比较特殊,从古至今最喜欢的都是玉,对其他宝石的兴趣不大——起码比世界其他各地人的兴趣都小。
更有意思的是,有色水晶多少还有些市场,无色水晶反而少有人喜欢,这就导致了无色水晶在大明的价格其实很低的诡异情况。
当然,这其实也是中国古代明明很早就会烧制瓷器,但却没能制造透明玻璃的主因。本身烧制瓷器和烧制玻璃的关键技术几乎是相通的,但中国的古人一直在想方设法把玻璃烧得“浑浊”起来,以使得它们看起来有“玉”的韵味……
现在高务实忽然要扭转这种思路,显然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的。
言归正传,高务实刚才在城楼上查看图们的军营,现在和麻贵两人都是一脸微笑地下了城楼,曹淦在一边也显得很轻松,语气轻快地道:“看来图们汗还没太蠢,这是打算要走了。”
麻贵嘿嘿一笑:“可惜图们的部下不知道侍中学究天人,竟然能做出千里眼来,竟然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在军中扎草人,哈哈哈哈!”
“学究天人”这事儿要稍稍解释一下,望远镜这东西,在历史上本是明清时期耶稣会叩开中国大门的一块重要的敲门砖。后世有学者认为中国最早提到望远镜的历史文献是1615年刊印的、由葡萄牙来华耶稣会士阳玛诺(1574—1659年,161年入华)所著的《天问略》。
而望远镜的真正发明者是荷兰米德尔堡的眼镜工匠利伯休。他于168年用水晶透镜首创了折射望远镜。169年伽利略依据传闻和他对于折射光学的已有知识,很快也创制出了望远镜,并第一次把它用于检视星空。
1626年由德国来华的传教士汤若望所著的《远镜说》,是中国第一部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