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如此,我大明可以给你这项权力,自然也能收回这项权力。前提只有一个:大明有能力在剥夺你此项权力的同时,有效防范你可能的军事报复。
那么,大明有这项能力吗?是的,通过俺答封贡后三十年的此消彼长,大明不仅在“以步制骑”方面比之漠南大战时更进了一步,而且还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部队,“以骑制骑”也不再是幻想。
这就意味着,土默特对大明的军事威胁几乎已经下降到了近乎于零的历史低位,而大明则在原先的强项上变得更强,原先的弱项上获得补强,步骑两军种都能稳赢土默特。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大明强令土默特自杀,否则土默特都只能听从大明号令,决计是不敢有什么反抗之心的。
力量差距的拉大,意味着土默特已经处于完全被动的战略态势,而其次,则是土默特对大明的依靠随着小冰河期带来的灾害日益频繁和严重,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可或缺。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时间段正是努尔哈赤崛起的阶段,而后世不少人往往忽略一点:努尔哈赤之所以能顺利吞并女真诸部,与当时蒙古、女真都面临小冰河期灾害压力也是强相关的。
因为灾害,蒙古也好,女真也罢,生存压力都堪称巨大,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第一选择都是去抢大明,但大明刚刚打完三大征,余威尚在,实力也还没有特别明显的下降——除了辽东。
因此,当时大明北疆虽然都受到入寇的压力,但却只有实力大损的辽东出了比较大的乱子——即李如松战死事件。不过,李如松战死虽然影响不小,可是很快由于努尔哈赤的崛起,大明开始有了以夷制夷的先决条件,于是花钱买蒙古人与女真对抗。
彼时,土默特因为有俺答封贡创造的马市贸易,选择依靠从大明交换来的物资硬抗,也就是内部解决灾情难题;察哈尔没有马市贸易,只好接受大明的“佣金”,去找努尔哈赤的麻烦——即林丹汗给努尔哈赤写信威胁,最终导致后金斩杀蒙古来使,双方事实敌对事件。
[注:虽然事后林丹汗选择先用大明给的钱来压服东蒙古内部不听他号令的部落,但那不影响察哈尔与后金敌对这一事实。]总而言之,当时的态势就是整个北方都受到小冰河期的严重打击,西蒙古选择依靠大明舔舐伤口,东蒙古与后金则实际上都是选择先统合内部,再伺机而动——只不过努尔哈赤动作更快,也更顺利,而林丹汗晚了一步,也不太顺利罢了。
本质上来说,面临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大家的选择其实不算选择,都是被迫。而且除了土默特因为本就能得到大明的物资而迟迟未动之外,其他两家走到最后都免不了要和大明动武——谁让你家底最厚,但却不肯割肉救我呢?哦,你说你也难,可你南方至少还有收成,你能比我还难?现在则不同了,随着察哈尔的西逃,在东蒙古方面,靠南的一部分被大明收回直辖,新建、复建了大宁、阜新等城。靠北的部分则被嫩科尔沁等部瓜分,但他们也因为力量悬殊,加上高务实的贸易政策,愿意听命于大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