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明元辅 > 第291章 幸南京(十九)臣之望

第291章 幸南京(十九)臣之望

。比如秦亡于严,于是汉亡于宽;唐亡于藩镇,于是宋亡于兵弱……

    虽然总的来看,随着时间发展,政治制度确实有些许进步,但根本目的既然错了,终归逃不出这个窠臼。当一个王朝的最高目标就是延续统治,它就难免会害怕任何变化,甚至在遭遇某些时候会选择复古——比如朱元璋的诸子分封制。

    然而在高务实看来,这是没有出路的。他本经是《周易》,读《周易》读出来的核心观点其实就一句话:世界永远在变化,所以人要不断改变自己来适应世界的变化。

    不过,道理好懂,事情难办。你怎么观察世界的变化?世界变了什么、变了多少,你要如何改变自身、改变多少,去适应这种变化?

    高务实当然也想了很多,最终的观点是:以上问题都很难,那不如让“我”成为最大的变化。我最先变,所以别人都得随我而变。

    换在朝廷治政来说,就是我自己不断改革、不断发展,那我就是最大的变化之力,世界各国都只能跟着我的变化来适应我。

    这个道理就好比是英国工业革命了,生产力开始碾压世界各国,于是各国也只能纷纷跟进,开始争夺“变化权”,进而推动世界发展越来越快。

    不过在高务实看来,英国其实是非常“德不配位”的。这个国家在道德上大缺大德,在实力上国小民寡,其实不足以形成巩固的世界格局。它靠着工业革命的伟力和广大殖民地的血泪维持了两百年霸权(不是四百年),但最终还是会走到穷途末路,泯然众国之中。

    真正要形成稳定的世界体系,其核心国家必然需要三个前提:广土,巨族,同心。

    说人话就是: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举国同欲。

    且不说后世如何,高务实环顾当今世界,能有这个基础的国家其实只有大明。后世所谓世界三大宝地:北美、欧洲、东亚,先不说那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就说此刻——欧洲,分裂惯了,没有统一的可能;美洲,殖民者刚到,发展刚刚起步,人口极其稀少。

    反观大明,完全是农业时代的巅峰,粮食平均亩产是欧洲的三倍以上,人口是整个欧洲的四倍。[注:都是西方学界大的主流观点,即十七世纪初欧洲总人口约为6100万,而此时的明朝后期总人口为“超过两亿”;欧洲粮食亩产40-80斤(单位已换算),明朝粮食亩产200-250斤。]

    在这种条件下,且高务实的前期改革基本已经顺利完成,他开始琢磨如何“处中国而治万邦”,这有什么问题吗?

    在他看来,只要朝廷改变思路,开始将发展当做延续统治的正确道路,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那么大明就是那个真正的“天选之国”,而且没有“之一”。

   &nb>>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强嫁侯爷后,主母每天都在努力失宠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神的逍遥狂医漂亮炮灰[无限]重生:姜先生,顶峰相见美丽的圌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