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明元辅 > 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廿四)新枪:万历三式!

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廿四)新枪:万历三式!

现在也还没有衰落,东亚则有大明,大家的军事科技虽然各有侧重,但整体来说还在同一档次,没有拉开代差。

    所以,即便在万历二式刚刚批装的时候高务实就已经下令研发万历三式,但直到将近二十年后,京华兵工才拿出了新产品——这还是在高务实时不时亲自点拨的前提下才完成的,足见其中困难。

    那么,万历三式为什么会难产二十年之久?答案是:这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线膛枪,并且为了解决线膛枪带来的问题而采用了新式弹丸。换句话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只是造一把枪而已。

    在高务实这个穿越者看来,“膛线”无疑是枪管的灵魂。由于膛线可以给弹头赋予旋转的能力,所以在弹头射出有膛线的枪管之时,往往会因为弹头自转而获得更远的射程以及更高的精度。

    这个原理其实就跟小孩子玩的陀螺一样,因为弹头旋转而大大提高了弹头射击之时的稳定性。

    这也是现代军队除了一部分自带尾翼,或者没有必要采用线膛的弹药采用“滑膛”发射以外,剩下的基本都是以“线膛”为主的主要原因。

    但这里却有个问题,在十七世纪(1601-1700年)的欧洲,当时明明已经有了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线膛枪”,也就是“来福枪”,可当时的欧洲军队却还是更喜欢没有膛线的“滑膛枪”,为什么呢?

    要知道,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就一直都被很多欧洲军队大规模装配的燧发枪,其中又可以细分为“燧发线膛枪”和“燧发滑膛枪”,但欧洲军队所装配的却绝大多数都属于没有膛线的“燧发滑膛枪”。

    而且,这种情况更是一直持续到了1848年,也就是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在跨越了近两个世纪以后,没有膛线的“燧发滑膛枪”才被有膛线的“燧发线膛枪”逐渐取代。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是不是因为线膛枪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没有赶上欧洲军队更新武器的风口?

    诚然,线膛枪出现的时间确实比“滑膛枪”要更晚一点,毕竟“线膛”也是基于“滑膛”的基础才衍生出来的。可问题是,早在公元1420年,也就是十五世纪初期,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纽伦堡的一个铁匠,就已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把有膛线的线膛枪,只不过这个时期的“膛线”还是直的罢了。

    因为这个铁匠当时所考虑的并不是提升弹丸出膛之时的稳定性,而是为了减小装填弹丸之时的“摩擦力”,从而达到对装填速度的提升。毕竟从枪械后面装填弹药的“后膛枪”在十八世纪才出现,在此之前都是从枪管前面装填弹药,还得用“送弹棍”把火药和弹丸压实,操作极为繁琐,整个流程折腾下来,一分钟能击发一次都已经算是高效了。

    直到1476年,螺旋型的膛线才出现在了意大利的文献记载上。这也就意味着,从十五世纪末期开始,“膛线”提升射程和精度的特性就已经开始凸显。

    然而刚才说了,欧洲普遍装配燧发枪的时间更是还得推迟到17世纪中叶,那么在15世纪>>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法医重生,先生不要欺负我!佣兵1929重生九零,为国效力我逆袭当首富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不当校霸后,校花女主开始死缠烂打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