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紧,他们手里有大把的非法田产,这些才是他们真正侵夺民利的大头。
如果天下藩王手里都只有分封时赐予的土地,其实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也还可控,真正的麻烦是他们仗着权势地位,通过各种手段搞到名下的黑产。
不过,对于要搞藩王黑产这件事,高务实暂时还不会说给皇帝知道。朱翊钧这个人对自己亲戚还是很眷顾的,哪怕这些藩王很多跟他早就出了五服,但儒家的亲亲观念摆在这儿,皇帝绝对不肯随便查抄天下藩王黑产的。
这事儿的关键在于,它和开藩禁不同。开藩禁虽然改了祖制,但底层宗亲的悲惨情况摆在那儿,朝廷的收入也摆在那儿,养不活就是养不活,这是个客观现实,你想装死也装不过去。
所以,高务实主持开藩禁的时候,一方面可以用他自身的威名和朝廷的武力强压藩王们,一方面也确实是给了广大中低层宗亲一条活路,所以才能够在数年之内推行开来,完成壮举。
但是,如果要查藩王黑产,那就不同了。虽然这明面上绝对是至公至正的一件事,但皇帝必然会以爱护宗亲的名义直接拒绝——道理之前就说过,“亲亲”啊、“以孝治天下”啊,等等诸如此类。
所以,高务实不打算现在就告诉朱翊钧,而是先把人才队伍培养起来,把其他好查的先查了,甚至把藩王黑产也悄悄查了但不说,最后找个机会再摊牌。总之一句话,改革是要一步步来的,得先易后难。
这不比有些作战,先难后易可能达成一种“势如破竹”的气势,如一举击败敌军核心部队,那么人数更多的弱兵或者仆从军可能就会直接崩溃。
改革则多数时候不是这样,只有先易后难才能在一开始就获得正反馈——比如改革初期大家都在观望成效,你挑个最难的先改,结果推进不动,大家一看没戏,都不支持了,这改革不就失败了?
先易后难就不会这样,先挑个软柿子捏,把这颗柿子分给大家吃了。大家一看,真有甜头啊,于是打起精神跟着你干,这改革就形成了风潮、形成了大势,就能继续执行下去。
所以现在情况很清楚,改革第一刀不能砍藩王,因为砍藩王等于间接着砍皇帝。同样的道理,砍勋贵也不行,因为之前也说过,勋贵不仅是朝廷的门面,更是皇权明面上最坚定的支持者,砍勋贵还是等于砍皇帝。
原历史上崇祯一上位就能轻松做掉权势滔天的魏忠贤,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魏忠贤无论如何也没法把京营和锦衣卫的大权从勋贵集团手中夺走,而勋贵集团只认皇帝的圣旨。
所以可以说大明朝的皇帝一直处于勋贵集团的保护之下,而反过来勋贵集团也知道自己的权力来源有且只有皇帝本人。皇帝和勋贵是真正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根本不可能出现一刀砍向勋贵集团而皇帝熟视无睹的局面。
哪怕高务实军改搞出禁卫军,而禁卫军名义上不由勋贵集团直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