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品,失去大明物资供给的结果就是南疆对外贸易大概要下降三分之二。届时,南疆连现有的南洋舰队都维持不了,近三十万大军虽然因为粮食有多而不会饿死,但恐怕也没钱保持眼下这样的高度火器化——火器化可是很贵的。
这还是南疆经济运转的底层逻辑,可还没算上高务实在各项制度中故意搞出的内外制衡,没有算上高务实本人在京华体系内无可动摇的威望……
所以,根本不存在皇帝所担心的这些。皇帝的担心实际上反而证明了一件事:锦衣卫在南疆的工作干得很浅薄,他们可能打探到了明面上能看到的很多事,但由于没有一个精通情报汇总分析的高人,所以他们根本没能给皇帝提供真正高价值的情报结论。
想想昨晚高务实是如何批评高杞的吧——所谓情报秘书,不光是要你汇总情报,还需要你把各项情报分析清楚,弄清楚各种情报背后的逻辑。否则,你这秘书就没做到位,就要挨批评。
现在的锦衣卫显然没有这样的能力,亦或者是王之桢故意含糊了,总之朱翊钧收到的情报应该说明显浮于表面。[注:王之桢,左都督掌卫事。前文有述,他是王崇古的孙辈,而王崇古是张四维的舅舅,因此高务实与王之桢是同辈远亲,互相以表兄弟相称。]
不管是不是王之桢故意放水,但对于高务实而言,皇帝能知道南疆一些事却又知之不深显然是一件好事——若是一无所知,皇帝必然不安;若是知之甚详,皇帝更会不安。现在这样,说不定倒是挺不错的。
现在高务实得给皇帝做个表态,既要解释惩罚的必要性,也要安抚皇帝——南疆不会有变。不过想到这里,高务实忽然心中一动:皇帝为什么会担心南疆有变?按理说,南疆的实力已经早在数年前就引起了皇帝的一些疑虑,按照正常思维而言,自己如果失去对南疆掌控,对于皇帝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难道是因为苏门答腊岛的那八万顷田地?
高务实心思电转,忽然发现这还真有可能。皇帝虽然名义上坐拥天下,整个大明都是他的,但这毕竟只是名义上。
事实上,随着多年前自己的不断劝说,朱翊钧已经将原本属于皇帝本人的京畿附近大片皇庄,通过皇庄佃户赎买的方式给几乎全部卖掉。也就是说,天子内帑失去了过去两百年来最大头的一项来源,取而代之的是换成了诸多京华系股份——包括明联储以及京华盐场(辽南)在内的许多矿场,甚至在一些其他产业中也悄悄买入了大小不一的股份。
这意味着,除了原先朝廷财政体系内要给予内帑的那部分进项——比如金花银等,现在皇帝的内帑与高务实掌握的京华系高度相关。而在大明境外,皇帝近期拥有了一项新的、巨大的进项,那就是高达八万顷良田的南洋皇庄。
南洋皇庄对于皇帝而言,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新收入来源,同时还有一个独特的属性:它不在皇帝直接统治的范围之内,而是要间接的依靠高务实来保护。
换句话说,如果高务实不能控制南洋,皇帝的这八万顷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