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卿家,朕昨夜得知,行刺朕之幕后真凶业已查明,实乃朝中蛀虫所为,企图颠覆我大明江山!”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群臣闻言皆是一惊,面面相觑。
“朕心甚痛,然国法无情,律例森严。朕决定,对涉案之大臣满门抄斩,以儆效尤!”朱元璋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绝,群臣纷纷跪拜,表示拥护圣裁。
随后,朱元璋话锋一转,目光转向朱瀚与朱标:“此次能迅速查明真相,平息风波,瀚弟与标儿功不可没。朕心甚慰,特赐瀚弟黄金千两,锦缎百匹,以彰其功;标儿亦赐良马十匹,以示嘉奖。”
朱瀚与朱标连忙出列,跪拜谢恩:“臣(儿臣)惶恐,此乃臣(儿臣)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好了,起来吧。”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二人起身,“瀚弟,你乃朕之肱骨,标儿亦是我大明未来的希望,你二人需齐心协力,共辅朝政,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朱瀚与朱标对视一眼,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齐声应诺:“臣(儿臣)遵旨。”
早朝结束后,朱瀚与朱标并肩走出金銮殿,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朱瀚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标儿,今日之事,你处理得极为妥当,颇有乃父之风。”
朱标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谦逊与感激:“叔父过誉了,标儿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叔父多多指教。”
“指教不敢当,你我叔侄之间,本应相互扶持。”朱瀚摇了摇头,话锋一转,“不过,今日之事虽已解决,但朝中暗流涌动,你我仍需时刻保持警惕。”
朱标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叔父所言极是,标儿定会加倍小心,不负父皇与叔父厚望。”
正说话间,一名宦官匆匆走来,向二人行礼后说道:“瀚王、太子殿下,陛下有请二位前往御书房议事。”
朱瀚与朱标对视一眼,随即跟随宦官前往御书房。御书房内,朱元璋正低头批阅奏折,见二人到来,放下笔,微微一笑:“你二人来得正好,朕有要事相商。”
“不知父皇有何吩咐?”朱标上前一步,恭敬地问道。
朱元璋指了指桌上的一叠奏折,沉声道:“近日,阿鲁台在漠北边境时有骚扰,朕意已决,欲派遣大军前往征讨,以绝后患。瀚弟,你意下如何?”
朱瀚闻言,目光瞬间变得锐利,他沉思片刻后,沉声道:“阿鲁台屡犯边境,确实需予以严惩,以儆效尤。臣弟愿领兵出征,誓要荡平漠北,永绝后患。”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但语气中仍带着一丝忧虑:“瀚弟,你刚平定交趾之乱,身体尚未恢复,此番出征,恐劳累过度。”
朱瀚微微一笑,语气坚定:“陛下放心,臣弟虽年迈,但为大明江山,万死不辞。况且,有标儿在朝中坐镇,臣弟在外征战也安心许多。”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