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杀掉太残忍,放掉也不行,这些人已经习惯抢掠,难以安居。可以招安之后,把这些人放逐到海外那些地盘,可以断绝乱源,又使这些人有生路,还能散播中国人于海外,别开天地,也能一举多得。
这个建议很有穿越者思维,崇祯自然非常赞赏,全力支持。批复南方由海运逐步代替漕运的事情,就由钱谦益主管。汪汝淳以前也在海上经商多年,对海运也有相当的经验,就任命他为这件事的提督,原先的漕运士兵,也不能让他们失业,这也不难,河运和海运都属于航运,这些人稍加训练,也能用在海运中。
按原计划钱谦益打开了南方战时新政的局面以后,就该回北京了,不过他在南方开展了很多新的工作,兴办海运、开办官方钱庄、推进人口普查、制定新版黄册编写规范,短时间无法从江南巡抚的位置上卸任。
阎应元则领受到了新任务,去浙东义乌,建立一支兵力五万人的新版戚家军,要求是按戚继光的练兵方法,训练出一支战斗力不低于当年戚继光亲自率领的戚家军的军队。同时崇祯也拨出了两百万军饷运去了四川石柱交给秦良玉,让她把白杆兵也扩充到五万。这是参加浑河之战的两支王牌军,只要兵力足够,战斗力肯定胜过后金。
得知了这个消息,在阎应元临走前,沈飞找到了他,跟他说了一些军事上的想法,戚继光练兵之精冠绝天下,经常打出几十比一的交换比,不过其实每一仗都保持对敌军的兵力优势,武器装备也优于敌军,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强调武器“五件当他一件”。
就是兵贵精也贵多,“以少胜多”是一些人喜欢听的故事,不过却是侥幸行险,真打仗必须保持三比一甚至四比一的兵力优势,确保稳操胜券。这些观念要写进国子监军校教材在军中普及,并且向普通百姓士子才宣讲清楚道理,不会因为将来建虏覆灭战时状态结束而使以前的迂腐观念又死灰复燃。
阎应元很赞赏沈飞的观念,还打算邀请沈飞也参加军队建设的工作,这次沈飞没有答应,阎应元不是王徵,沈飞又和想和他合作制造连弩,就不花这个时间了。先和凌濛初一起回京,跟随的还有陈洪范。崇祯在武英殿接见凌濛初和陈洪范时,沈飞又在旁边站岗。崇祯已经知道陈洪范又施展历史上的强项卖人神功,卖了吴昌时破案有功,不方面直接治罪。
崇祯问起陈洪范是辽东人,陈洪范只能承认,崇祯就顺水推舟说要调他去辽东前线,陈洪范意外一呆,崇祯露出不悦的神情,陈洪范觉得不妙,只能慷慨激昂地谴责了一番建虏,大讲了一番想剿灭建虏的志愿。崇祯顺势说调他去咸镜镇刘兴祚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