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土面积受灾,粮食没有收成,也还可以征收到将近22亿石粮食,供应七千两百多万人。按总人口三亿算,也算五分之一人口受灾,朝廷救济加民间捐助,也足够救济六千万灾民,还有多余粮食供应军队。实际情况灾害规模也不会到这么夸张的地步。
按明代的农业水平,即便农业税真的能落实1%的水平,即使其他税收为零,应对天灾和战争也可以过关。如果农业税能提高到2%或者3%,当然更没有问题。只是历史上明朝不仅商业税微不足道,真实的农业税也一样太低。
第二天崇祯和沈飞接见了董应举,本来是按上次董应举介绍的情况和崇祯的估算,是打算商量提高农业税增加朝廷粮食控制力的具体方案,没有想到董应举上来第一句话就是他认为目前农业税可以全免,让崇祯非常意外。
董应举说上次和崇祯会面商量了以后,他本来也认为确实可以大幅增加农业税和朝廷掌握的粮食数量,但是他拜访了课税提举司总提举茅元仪以后,知道了商业税可能达到的规模,就改变了看法。如今的工商税项目如果能如数征收,一年可以达到一亿两千万两,这样的巨额收入已经足够辽东战事和其他各项支出,不必再收农业税了。
崇祯皱眉,董应举也知道征收农业税不只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也是让朝廷掌握粮食,需要粮食时直接调用,不必临时花钱买粮让商业赚差价,甚至出现紧急时花钱也买不到粮食的情况。又补充说,不征收农业税也可以让田主运粮。
可以效仿开中法,运输粮食到官仓的人可以由官府发出引票,上面注明金钱数额。用这种引票可以到当地课税提举司兑换票面银两,或者持有引票经商可以免除票面金额的税款,这样有利可图,足够鼓励田主和商人运输粮食到官仓。小户人家缺少运输劳动力的,可以把粮食卖给上门收购的粮商,再由商人运输给官府。
崇祯一直沉吟没有说话,董应举又继续说出几条见解想说动崇祯。提出治国要宽严相济,如果一味严苛难以持久,商税收入已经有这么多了,再严征农业税,从农民到商人都会有怨气,一时可以压制不满,被一人煽风点火也难保有些地方不发生变乱。
免除农业税,也可以使农民心存感激,成为新政的支持者。商人有不满也没有办法,还可以借乡里的农民监察本地商人的情形,主动帮助课税提举司举报打击工商业偷税漏税的情况,对征收商税还能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