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彭莹玉,让他们带着一批学徒去给附近的底层百姓种痘,条件是必须跟随他们移居开发琉球,交代他们多招揽一些铁匠、木匠等手艺人。这时的琉球也不是后来的琉球王国(冲绳,而是指台湾,沈飞在《碧血剑》世界是见过郑芝龙的,现在要干和他差不多的事情了。
一到台湾就给每家每户一笔钱,开始开荒屯田、种植几种高产作物,建房炼钢、纺纱织布、制作各种农具兵器、修水利造船、制取白糖、磨制玻璃开始了大建设。现代台湾就有对联“自古台湾连浙海,总把阳明当四明”,从浙江去台湾非常方便,所有的船一起开动不停往返,每天能运送数万人,不到两个月就运送了一百多万人。
蒙元在台湾设立有一个彭湖巡检司,不过所谓的“巡检司”是从九品的最小机关,顶多相当于派出所,直接灭了也不会掀起什么波澜。让原海沙派成员晒制新盐,提纯精盐无非就是利用氯化纳和钙镁杂质不同溶解度把先结晶的部分制取出来,再多洗几遍而已。还可以用劣质盐从蒙元官方盐场换出好盐来作为原料。接下来就可以了其他地区的贸易,收购大量的粮食和桐油。
在消灭了巨鲸帮、神拳门和浙江的海沙派以后,江湖各派都知道南方又崛起了一个实力不下于天鹰教的大势力,每天都有不少人打听沈飞建立势力的消息。彭莹玉、冷谦和况普天都来问沈飞怎么回应上门来询问的江湖人物,就是报什么名号?沈飞拍板就叫“南塘帮”,帮主沈飞和夫人颜萍亮明师承都是桃花岛传人。帮内帮外都不知道这个帮名是什么意思?主持移民工作的彭莹玉怀疑是不是招募了很多温州南塘古镇的居民去台湾的原因。
贩盐、贩糖、纺织品和玻璃器具的利润足够采购维持一年的粮食。至于桐油,隋唐时就在海船上涂抹,耐热耐酸防腐。油桐树根花叶都能入药,木材也可以制成家具。宋代将作盐有桐油作监,纳入官方管理,明代种植已经非常普遍,戚家军藤甲都要涂桐油。晚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提到种油桐是南方很多百姓的生计来源,分三年长成和十年长成两种,应急可以种三年的,需要质量好还要种十年期的。
而台湾,现代移种油桐才四十多年,沈飞要提前移植,目前先收购桐油,以后就是种植,可以先种三年期的,再种十年期的。台湾有罗峪港铁矿、琉璜,最重要的是有石油,而且开采难度低,历史上第一个油田居然是丘苟的个人发现并利用的。日本统治时期,在台湾一共掠夺石油16万吨。
沈飞在台湾实行集体农庄制度,至于当地原来的土人,在金钱攻势和武力威胁双管齐下商议下,都出卖了自己的土地加入了沈飞组建的集体农庄,农具可以购买和自己打造,出钱购买了一批耕牛,不够就用王徵发明的机械“代耕”,效仿王斗在靖边堡集中处理粪便制取土硝,配合硫黄、木炭制造最佳配比的颗粒化黑火药和定装纸壳铅弹,这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活可以让妇女参加。
《碧血剑》世界宋应星和薄珏制取氧气用于鼓风机,已经能量产升级版的苏钢,还有王徵等人和沈飞一起研发的各种武器,比如戚家军的三飞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