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友的故事,最早出自唐仲友密友洪迈的志怪小说《夷坚志》,后来周密的《齐东野语》转载,周密说故事传说出自“天台旧家”,就是唐仲友和严蕊的家乡。第一次大规模流传是明末通俗小说家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里以上面这则传说为材料创作了《硬堪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小说最后说岳霖担任浙东提型时重审案件,严这创作那首《卜算子》词获释。其实岳霖的生平和当时任提刑的官员都是有明确记载可查的,岳霖从来没有担任过这个职务。这则故事后来还被极有地位的鲁迅引用作论据,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特殊时期,“罗思鼎”在国家机关报上又大肆宣扬这则故事,并且在当时出版普及性读物《宋词选》中选进高宣教的这首词,署名严蕊,把这则故事放进注释里作为背景介绍。这是南宋庆元党禁以后,又一次动用官方国家机关和媒体的力量对朱熹进行大肆抹黑和打击。
理学的内容可以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展开,外部讲就是“格物穷理”,研究各种事物的原理,并且把这一点提倡成一种责任,是一种科学思想。沈飞看过《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书中,张载和朱熹都是单独列出一章介绍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被科学史家席泽宗称为一种科学方法。从内部讲就是“扞格”,排除物欲对人的干扰,作为一种精神修养的方法。是目前沈飞除了日常走禹步布罡踏斗以外另一种可以增涨精神的途径。
相比之下,近几年大热的王阳明的心学则有些言过其实。《明儒学案》的观点“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为什么“风行天下”最后却“渐失其传”?就是因为没有学出什么大的成果来,王阳明的思想方法不具备普遍性适用。按后世的词语说就是有些“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倾向,那些是王阳明个人的特殊经历形成的经验,对别人并不适用,别人参照学习自然效果并不理想。而朱熹的思想方法则是更具有普遍性,按朱熹的思想方法训练而成的思想家层出不穷,这一点沈飞在《笑傲》世界就有过感受,和王阳明同时代的罗钦顺,直到明末的朱舜水、吕留良都是。
更加重要的是,把军事学和理学思想合一是明代军事家的普遍现象。俞大猷从理学思想出发解释棍术,戚继光也从理学思想出发解释军事理论和论述练将练兵,用《中庸》、《大学》原文解释《孙子兵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强调练将首要“正心术”,练兵首要“练胆气”,胆气分成发自内心的“真气”和依仗外物的“客气”,这么看来沈飞自己在上个世界购买大量武器存放在空间中作为底牌也只能算是胆气里的“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