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荀谌从斐潜这边得到了一个便宜行事的指令。可现在作为斐潜,他又不可能立刻放手,因为现在只是在河东,初期打一个模型,毕竟当下构建出来这个模型的好坏,在某些程度上也决定了将来的好坏……
荀谌不厌繁细,斐潜同样也是不厌其烦。
在说完了民生政务之后,许褚才在一旁开口说道:『主公,如今曹军降兵之中,多有谣言,说主公……嗯,说关中之地有食人之习,若是任此等谣言漫传……可是派人辟说又是无效……』
谣言,之所以有人信,那就是因为人们觉得这谣言是符合自己认知的,是自己想要听的,简单来说,就是三观相符。而想要让谣言无效,不是一味的否认,也不是单纯的出一张告示就算完事。
长安关中,就没吃过人?
显然不是。
而且不仅是关中,但凡是天灾人祸,难民如潮的时候,不论古今中外,都会出现吃人的现象。
『食人者,恶罪也。如有灾荒,为求活命而食人者,』斐潜缓缓的说道,『其罪可悯,其恶不消。不否认关中曾有食人,而是叙述如今关中富足……此者,乃为上者之过也,不应讳言。』
华夏之中,每逢乱世,必有食人。
由于天灾或战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饥荒,人们为了生存而被迫以同类为食。这种现象史书常见记载,每个朝代在遭逢大饥荒的年头都会出现吃人的惨象,即使是盛世也不能免,像白居易诗中所写的『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这不是天灾的问题。
因为天灾年年有,或大或小,应对得法,自然无虞,所以更多的是后续的人祸。在人祸之中,如果始俑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或者仅仅是表面上的降级处分,等到风头过去便是悄然再次登场,如此一来,如何能够避免人祸再次发生?
若是不惩处,不以其罪警示后人,也就多出了第二种食人者。
为了展现武力和残暴,震慑普通民众,让民众不敢反抗,而有意进行残忍的食人。
由于目的不同,这类情况的各种具体表现有差异,有的人以吃人肉来炫示凶暴,有的人听信左道邪术以吃人肉来治疗某种疾病,有的人因怀有仇恨以吃敌方的肉来发泄报复情绪,等等,同饥荒年头被迫吃人肉相比,都更带野蛮性和残酷性。
还有一些是为了恐吓民众,故意将反抗不公之人拿来吃,将血淋淋的展示于众人之前,这种行为无疑是极大的摧毁了原本国家的基础,社会的秩序。
身上的病,就算是复杂也是简单,心中的病,就算是简单也是复杂。
『宣公十五年,楚伐宋。宋人不降。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斐潜缓缓的说道,『今又有食人也,可有国毙乎?民惧君食之,弃国奔之,君又何为?此乃千秋之所弊病也。若可解此症,华夏方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