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即便是雕刻得再惟妙惟肖,也依旧是石像,一动不动。
『报!』有兵卒前来,『将军!那刘氏子失血过多,快是不行了!』
『嗯?』张郃微微一愣,旋即招手,『往后传随军金疮科前来,无论如何,也要尽些力抢救一二……』
兵卒领命,便是往后方去寻医师去了。
『唉……』张郃仰头望天。
天上星辰如渊如狱。
……
……
仗打到了这个份上,山东之地的士族子弟们,也是自然多多少少的知道了一些前线的事情,包括即便是曹操下令禁止传播,议论的那些事情。
越是禁止,便越是传播,说得头头是道,就像是他们亲眼见到了潼关城头上的血,也看见了大河上的烟火一样,说到激情之处,便是浑身颤抖,众人便是齐齐一声呻吟……呃,叹息。
河东关中一战,便是彻底的宣告了骠骑的崛起不可阻挡。
之前还可以说骠骑不过是边关武夫,在大汉朝堂序列里面顶多算是后娘养的,吃苦要先上,享乐要靠后,就算是费尽千辛万苦,也只得到一个不痛不痒的西京尚书台,一个同三公的骠骑大将军头衔而已,真正想要进入这大汉核心,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可是现在这一段距离,就在烈火,鲜血,火药和钢铁当中,被抹掉了!有些人诧异,有些人愤懑,还有一些人跳出来表示自己早知道,早就说过,早就清楚……
『那妖孽不好惹!』
『看看我之前怎么说来着?』
『当时非要一意孤行!现在怎么样?』
如此种种,似乎展现着自己的卓越远见,可是却没有半点的当下举措。
如今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都清楚,山东之地重点是曹操,但也不仅仅是曹操。如果骠骑以为擒杀了曹操便是天下大吉,那么正巧中了山东之辈的如意算计!曹操死了,那么山东之人就正好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曹操身上去,然后趁着曹操死了,斐潜还没有来的时候瓜分干净曹操的财产,剩下不好分的才登记造册,往骠骑面前一递……
哦,或许那个时候都不叫骠骑了。
斐公!
说不得要称王了!这如何是好?一群人很是慌乱。
他们不喜欢关中,但是凭山东之地的那些鼠目寸光之辈,真的能够统一思想,实现大汉的伟大复兴?
别说笑话了。
斐潜依旧没有急进。
稳得可怕!可仔细想想,斐潜如此策略,也是理所当然,他麾下兵马,都是出身北地关中的子弟。还有很多是军中军旅出身的普通人家,这些人就像是当年秦朝军功勋贵一样,有军功,但是不懂得如何进行地方事务。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会打仗的,不一定能治理地方。
在历史上,屡屡出现会打仗的不一定会治理地方的情况。这其实是一个涉及到军事才能与政治治理能力区别、战略目标与治理需求的平衡以及历史背景对将领角色的影响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即便是不谈教育,或是知识方面上的问题,就单论作为一个将领,在战争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