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要防守整个的幽州,依旧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就是在古典冷兵器时代,一旦腿短的后果。
在华夏历史进程当中,一次又一次的出现了短腿,甚至是断腿的情况,而不管是哪一个封建王朝之中,那些在朝廷之上稳坐高位的大佬,总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既然伤了,短了,断了,那就干脆砍断了事。
上任不解决问题,将问题留给后人,还信誓旦旦表示要相信后人的智慧。自己捞得盆满钵满,吃得肚满肥肠,连腰间皮带都是崩不住,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后人。
后人在面对越来越大的窟窿,越来越多的糜烂,上不能掀桌,下不能公示,左边要维护稳定,右边要保证团结,谁敢掀开?
还不是一样蒙上纸糊了事?还不行,就蒙下边的人的眼,堵下边人的嘴,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发现问题的人。
至于上面么,只要保证了上边的吃喝,又有哪张嘴会管下边的拉撒?毕竟上边的嘴,吃香喝辣爽歪歪,然后倒霉的,长痔疮的都是下面的肛门。
随后在异族大举入侵的时候,再来新一轮的哭嚎。
幽州糜烂了,曹纯想救想挽回,可是他有心无力,忙不过来。
冀州虽然有人,有马也有钱,可是内部糜烂了,又被魏延搅和得鸡犬不宁,也更是有理由不给幽州任何的支援,只是一味的让幽州的曹纯发挥主观能动性,毕竟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曹纯的办法么……
猛的拍了一拍大腿,哀鸣一声,『再苦一苦百姓吧!现在就是展现他们忠君爱国的时候了!』
好吧,这真是个好办法。
尤其是在这些牛马不吭声的时候……
且不管曹纯又怎么收集粮草兵饷,单说在这些被派遣出来的曹军之中,相比较于张郃军中相对比较积极的氛围,这些出外勤的曹军兵卒军校士官,就多少有些死气沉沉,即便是围坐在篝火边上,要么不说话,要么一开口都是怨言。
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三无人员』。
无钱,无背景,无人脉。
刘大耳原本也是『三无人员』,但好歹往中山靖王上碰瓷成功了,而这些到了幽州的曹军兵卒军校,却连碰瓷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既不姓刘,更不姓曹。
当然这不是只有曹操才出现的问题,而是很早就有了。
在山东之地,有一点能力的那些兵卒,不管是人面上的能力,还是钱面上的能力,都会在招募投军之后显现了出来,然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到一个比较不错的考评,也就自然可以分配到了大城市,繁华之地。
而这些『三无人员』,要么懂这个事情,但是什么都拿不出来,要么就是完全不懂,只懂得傻乎乎的训练,于是不管成绩好坏,都是被分到了边疆。
成绩不好的,需要去边疆加强锻炼,期待百炼成钢,加功进爵而归的一天!成绩很好的,那就更是需要去边疆了,大汉边疆急需这样的人才,不去边疆天理难容啊!至于其他的人为什么可以留在大城市,分在繁华之地,小吏同样也是振振有词,『这都要接收单位,人家有接收单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