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马背上,眺望着南方。
此人身材高大,手长脚长,持一柄长枪,枪尖寒芒闪耀,红缨在风中摇曳,宛如盛开的彼岸花。
这员将领,正是张绣。
在张绣身后,还有荀谌。
张绣现如今他麾下的骑兵精锐,现在主要的防御地点,就是在这峨嵋岭之上,将平阳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隔离而开。
若是有不开眼的曹军斥候想要越过峨嵋岭,往往都会被居高临下的张绣这一方的斥候所发现,因此久而久之,也渐渐的没有曹军斥候敢靠近这一片的区域窥视。
不过现在的情况有些变化。
现在渐渐要靠近峨嵋岭的,不是曹军斥候,而是越来越多的河东运城难民。
随着曹军在运城盆地之中的胡作非为,大量的难民也渐渐的朝着峨嵋岭一带涌动而来……
张绣没有想到他的一时的『妇人之仁』,结果让曹操越发的加大了动作。
其实关键的原因,是因为曹操想要打张绣脚下的这一块地,着实是不好打的。
这是峨嵋岭,是狭长的一个巨大的土塬。
位于大河谷地之东,太岳山之西、临汾谷地之南、运城盆地之北。东西较长,南北较窄,就像是大自然不小心在河东此地掉下的一块巨型的黄土砖。
南面运城盆地一侧较为低,被称之为坡下,而峨嵋岭之上,被称之为坡上。整个峨嵋岭的台面平坦,一望无垠,三面临水,一面向南。
峨嵋岭的台地周边,也正是因为受到了这流水的侵蚀,所以形成陡峭的黄土断崖和蜿蜒的黄土冲沟,台地边缘多呈现沟壑纵横的破碎黄土地貌。
如果从南面的运城盆地方向往峨嵋岭眺望,这个峨嵋岭就像是平地里面骤然而升起的一个巨大的黄土城堡,其黄土断崖横贯东西,绵延近两百里,堪比冰和火之歌当中隔
绝冻土的绝壁。
峨嵋岭西侧,临近大河之处,就是大名鼎鼎的龙门渡。
当然,还有些小渡口,比如汾阴渡什么的。
而在峨嵋岭之中,靠近北一些,有两处高山,孤山和稷王山,两山相距不远,宛若台地的两只眼睛。峨嵋岭以北的汾水,与后世不同,因为水土保持较好,所以在大汉当下其流量还是很大的,只有秋冬之际,汾水才有些减弱,因此也就成为了峨嵋岭天然的北面的护城河,天然的对于北面的游牧民族有一定的防御效果。因此自古以来,峨嵋岭就是河东之地防御北面游牧的一道重要防线,而如今却要面临着来自于大汉之内的刀枪……
张绣的后勤部队,如今屯扎在峨嵋岭的张壁之处。
张壁在峨嵋岭的北端,临近汾水。原本是一个用来防御匈奴的军事堡垒,后来毁于鲜卑之手,再后来则是在斐潜手中重新修复。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斐潜到了河东北地之初,整个峨嵋岭以北的区域都是比较荒凉且人口稀薄的。即便是所有人都清楚临汾之地因为有汾水在侧,若是加以修复水渠水利,便是良田万亩,可依旧没有人会来此地开垦复耕,就是运城盆地相比较临汾谷地来说,在北面胡人的威胁下,会更安全。
直至斐潜击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