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以及斐潜之下的关中政权,或许依旧是不足挂齿的。这些人固执的以为自己以为的,不愿意接受任何的改变。
杨修到了。
似乎是从容不迫走到斐潜面前,深深行礼,『见过骠骑大将军。』
斐潜笑笑,『德祖前来,为杨氏乎,为曹氏乎?』
杨修拱手而答,『非也。修此番前来,乃为天下之「礼」是也。』
『嗯……』斐潜微微眯了眯眼,『「礼」从何来?』
杨修说道:『「礼」从「人」也。骠骑既有安镇天下之所望,亦当知「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是也。』
斐潜哈哈笑了笑,摆手说道:『德祖远道而来,必然劳累,不妨且去休息一二,待某设宴款待。』
杨修拱手而谢,先退了下去。
斐潜看了一眼荀谌,说道:『友若,你说这杨德祖,当杀不当杀?』
当面笑呵呵,背后拿刀子,斐潜也算是秉承了华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
荀谌一愣,旋即低头而道:『主公,这……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斐潜点了点头,『那么为什么会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此乃宋楚之战……』荀谌说了一半,忽然停了下来,『主公之意是……』
斐潜笑了笑,点了点头说道,『去办罢。』
荀谌吸了一口气,拱手领命而去。
这种对于使者的『优待』,不仅是在华夏古代存在,在后世也是如此。
但不是绝对。
就比如说曹操如果随便派个人来,斐潜也就随便杀了。
来使不是随便都能当的,就像是如果杨修没有说『天下之礼』,而仅仅是递送一封战书,说不得斐潜就一杀了事,毕竟不能体现出自己价值的人,也就没有了多少价值。
现在,杨修没提什么战书的事情,斐潜同样也没有提。
虽然这明显是杨修的表面上最
为主要的任务,但是对于斐潜和杨修来说,显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不仅是斐潜和杨修,连曹操都清楚,重点的不是战书写得如何,而是战书背后的事情。
就像是历史上不是三十个字写得怎样,而是在三十个字后面的三十万兵马江东能不能扛得住。
江东对应曹操的战书,是整体江东士族体系的意志博弈。
曹操来给斐潜下战书,同样也是不怀好意。
而斐潜当下所要展现的,同样也是在战书之外的东西……
……
……
惯例,又是从何而来,似乎鲜有人去深究。
就像是大汉治国的方法,似乎是从之前的惯例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