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诡三国 > 第2665章忠孝之本

第2665章忠孝之本

从商周时期含混的政治一体概念,到了当下已经被切割成为独立的概念。

    举孝廉,为什么不是举忠孝?

    廉能代替忠么?亦或是孝能排在忠的前面?

    若是探查『忠孝』的根源,很多人会提及孔子。孔子在《论语》中提及『忠』虽然多达十八次,但并无一处是对于『忠』下达的准确定义,其中还有七次是『忠信』连用,说明其实孔老夫子对于『忠』的概念其实也没有完全想好。

    至于早在春秋时期,就和儒家相抗衡的墨家来说,忠孝观念上也未能完备,『忠』字在《墨子》中多次出现,其内涵也不尽相同。虽然说墨子一派最终表现出了忠烈的一面,以全体自杀或是被自杀,消除了君王心中的不安,但是也标明其实墨家的『忠孝』和君王所想要的『忠孝』并没有什么联系,甚至是大相径庭的。

    之后孟子荀子也开始分裂,不仅仅是在性善性恶上,在『忠孝』方面,孟子和荀子也走向了对立。简单来说,就是孟子侧重于孝,认为孝比忠重要,而荀子则是侧重于忠,认为忠才是第一位的。

    之后大部分的『忠孝』理念,都是建立在这四个人的概念之上衍生出来的,比如韩非子将忠孝合为一体,其实也是一种变化。

    为了更加好的提供政治基础,华夏的这些学者们,围绕着忠孝两大观念,衍生出了各不相同的政治逻辑,故而可以说忠孝观对于整个华夏的封建王朝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忠』、『孝』二者作为基础的道德条目,在商周时期社会道德逐步从无到有,然后经过系列的发展,随着一代代的学者不断的研究深化,解释阐述忠孝之间的彼此冲突和相互包容,从而衍生了出华夏别具一格,与其他文明完全不同的文化脉络架构。

    『正经正解啊!』司马徽沙哑着声音高声喊道,『正经正解!当求其本源!舍弃一切繁杂修饰,直去其本!敢问忠孝本如何?』

    『忠孝之本……去除繁芜,直取其本……』郑玄的脸色呈现出了些不正常的红光,情绪上的激昂使得他似乎觉得天地都在旋转和扭曲,但是他依旧说出了最为核心的两句话——

    『尽己谓忠!』

    『尽责谓孝!』

    司马徽拍着手,『好!好!尽之人事,可谓忠孝!』

    两人相视,大笑。

    两个人最终达成了共识……

    没有神圣化,没有扩大化,没有极端化,没有模湖化,就是很简单的概念,很直白的阐述,最终定下来了对于『忠孝』的定义。

    『忠孝』是双向的,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概念,是一个道德上面的标准,而不应该是一个绝对化的,无前置条件的定义。

    当所有附加在其上的东西被完全去除,剩下的就是其本质上的含义。

    当一件事在面前,尽自己最大>>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跌落云端后逆袭变女官途纵横,从镇委大院开始高武:武是这么练的?闯喜堂,抢新娘,疯批权臣不装了掉马后,前夫后悔跪求她回头逃离缅北:电诈园区求生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