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河东的,一般都是年龄较大一些的,亦或是比较贫寒的子弟,连去学宫的基础学费都未必凑得齐的。
守山学宫有减免学费的待遇,但是也不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减免,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自身水准,肯定是不可能让混日子的人获得什么学费减免或是贷款的,要不然岂不是对于其他学子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
所以这些没有能够获得守山学宫学费减免,以至于不能去相隔不远的平阳,到学宫当中去学习的学子,多多少少可能都一样一些问题。
当然,也有可能是刚好这些学子自己,或是家里面出了一些什么事,比如生病啊,意外啊什么的,毕竟所有人都不清楚,死亡和意外究竟哪一个会先来。
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有一个安逸的,舒心的环境学习,很多人是不得不面对各种糟心的家庭事件,然后在其中挣扎的……
简单来说,这些河东未能去长安参考的学子,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蹉跎至今。
骠骑大将军斐潜举办科考,也不是做福利的,而是要取士。
所以虽然说是当地考试,但是必然不可能是人人都有一口吃的,录取率其实依旧不高。
人人都有一口吃的,往往最后会变成人人都没有得吃。
但是这个录取率究竟要怎么定,又是多少比较合适?
骠骑大将军斐潜并没有给司马懿一个固定的指标,需要司马懿自行判断。
司马懿原先想要将这些河东的具体情况直接上报给骠骑大将军斐潜,但是想了想之后,又停下了笔,踌躇了一下,最后暂时没有写报告,而是先来拜见了司马防。
『父亲大人……一路可是辛苦了,孩儿未能膝前尽孝,使得父亲奔波劳碌……』
司马懿低着头,拜在司马防的床榻之前。
司马防带着一大帮子司马氏,从河内而来,到了河东之处,不知道是因为这一路的疲劳叠加,还是因为原本的旧疾复发,反正是走不动了,只能是先请了百医馆的医师前来诊治,也在河东之处停了下来,进行调养。
『百医馆的医师看过了,老夫还一时半会死不了……』司马防半靠在床榻上,『公事办得如何了?』
司马懿拱手,将自己的差事略微叙述了一遍。
司马防听了之后,便是微微闭目沉思起来。
司马懿也没有催促,只是在一旁等候着。
司马一族,在先祖的时候,是走得偏向于武,也就是兵家路线的。
司马防的十五世祖司马凯,是战国时期墨家人物,其十四世祖司马蒯聩,是战国时期赵国剑客,十一世祖是司马卬,因军功封西汉殷王。一直到了司马防的曾祖父司马钧的时候,还是作为东汉将领出场的……
直至司马防的父辈司马儁,才开始算是洗点比较成功,举孝廉成为了颍川太守。能在颍川那种文杰鼎盛的地方当太守,在文学上没有两把刷子是不成的,要不然被人骂了都不知道旁人在说一些什么。
至于为什么东汉时期,司马一族开始洗点,将军事武力上的加点开始偏向于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