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寒冷,也算是将坚昆国从崩溃的边缘抢救了回来,国穷民困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好转,但是至少不需要让老人去自杀,甚至是有意的杀人减丁来维护生存了……
可在抵达了阴山之北后,坚昆国内部又再一次的产生了分歧。
部落联盟天生就是这样的弊端。
婆石河元尝想要恢复原本的汉姓,可是婆石河内部有些人不同意。同时须卜居次氏也不是很同意,理由么,说起来千万条,但是实际上只有一个是最为真实的,可是谁都不会说出来的原因。
宁为鸡头,不做牛尾么。
婆石河,在坚昆国内,多少也算是『王族』,是贵人姓氏了罢。
须卜居次氏就更不用说了。
要是改成姓李姓王,谁知道谁是那个阿猫阿狗啊?
这就像是后世某些厂商,非要给国产货加个稀奇古怪的名字一样,要不然就感觉是『泯然众人矣』……
婆石河元尝虽然掌权,可当下并不代表着他的权柄就能够完全服众。
外部,坚昆国丘林残部还没有完全消灭,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保不准什么时候又会追寻着婆石河迁徙的路线侵袭而来。另外,在叶尼塞河之西,还有色目人也蠢蠢欲动,这些家伙和婆石河的关系并不好,否则当时他们也不会支持丘林氏搞政变了。
外部有外部的问题,坚昆内部的问题,也很严重。
物资贵乏,始终是阻碍坚昆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尽管在上一代婆石河大首领就意识到,一个没有文明,或者说一个不能产出文明的国度是没有未来的,所以上一代婆石河开始在叶尼塞河定居,开始从纯粹的游牧转向为半游牧半农耕,可是在苦寒之地,想要获取粮食还是很困难。
即便是作为首领,想要每餐都能吃饱都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更不用说那些普通的婆石河民众了。同时,除了粮食之外,日用之物几乎无一不缺,连盐酱这样最基本的物资也是难以保证供应。
毕竟没有几个游牧民族懂得制盐的,价格奇贵不说还经常断货,以至于能够吃上盐酱就是上等人了。
国用不能解决,民生维艰,坚昆国即便是将名号叫得再响亮,也宛如水中倒月一般。
正在沉思间,有人送进来了一些木牍,使得婆石河元尝身边需要处理的木牍堆又高了一些。婆石河元尝捡起最上面的木牍,上面写的是和大汉互市的种种情况。
和大汉互市,是坚昆当下最为重要的物资补充来源了,因此婆石河元尝对每次和大汉的互市都很在意,都要亲自查看,询问。
起先互市都还好,可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在木牍上报当中就经常出现了大汉商人在互市中经常以胜利者自居,持强凌弱,强买强卖,贵卖贱买,甚至要『赊账』的等等行为。
更让他感到不快的是,从大汉商人那边买入的货物,经常被以次充好短斤缺两。一匹麻布,经常是短了两三尺,一斤盐也往往只有十二两,不仔细查验难以发现。
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
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