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诡三国 > 第2493章死不起

第2493章死不起

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所以将闺门章给删除了。

    要不然这脸皮上不好看啊……

    而在青龙寺当下争论的,并不是古今孝经之间的差别,而是对于孝经的延伸、注解和阐释,毕竟当下是『正解』大论。

    这些延伸、注解和阐释之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则是关于『丧葬』方面。

    有一些人认为丧葬,特别是厚葬的风俗,处于华夏的主流地位,是因为儒家强调『孝』的原因,尤其是在两汉之时,厚葬之风尤盛,就将这个风俗完全归于儒家的『孝』,但是实际上么……

    关于『孝』这个观念的产生,若是论其诞生的确切时间,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在周代,但孝的基本含义明确转为『善事父母』则是战国及其以后的事情,是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才把『善事父母』最终成为『孝』的核心,甚至是唯一内容。

    然后从『善事父母』变成了,或是等同于『厚葬之风』,这个么,就有意思了。

    厚葬之风,早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就已初见端倪,春秋战国之前,孔老夫子还没有对着门徒叽叽咕咕的时候,就已经是有大批的人进行厚葬了。究其原因,未必是这些人超前感应了在孝经当中所提及的『善事父母』,而是因为那时的人相信灵魂不灭。

    求长生,求复生,死为不灭,灵魂永存。

    这才是厚葬出现的主要原因。

    在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前,认为先祖死后灵魂不灭,仍能祸害或保护子孙,干预人事。在这一观念影响下,丧葬习俗中就自然出现了厚葬现象。

    既然是认为人死后灵魂有知,活着的人便不惜重金厚葬死者,去换得自己心灵上的安危,相信自己在死后也能富足与安宁。生者无愧,死者欣慰。在这种观念和心理的影响下,厚葬便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习尚,并久盛不衰。

    厚葬起初之时只是『陪葬』。

    也就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将原本生前最为喜欢的,最为珍贵的物品,和死者一同埋葬,寄托哀思,也为了在心中相信死者依旧可以在地下继续拥有其珍爱的器物,或是人和动物,这习俗和『父母』其实起初没有多少关联。

    因为在早期的墓葬之中,就有年幼的孩子身边也封存陪葬了大量器物的。难不成这孩子也是因为有孩子为了『善事父母』才厚葬的?

    『此乃本末倒置是也!』管宁侃侃而谈,环顾于众人之间,神色之中透着一种不容分说的确定之色,『孝与不孝,绝非厚葬父母与否而定!』

    『若人子平日不行孝道,唯父母死后设祭嚎哭,典礼十里,重金殡殓,便可谓尽孝乎?』

    『生而不得养,死后方以臧,可谓君子乎?』

    『孝重于心,而非其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守孝之礼,乃寄哀思,然有钓名之辈,以惨绝之举,侵削之行,摧残自身,以示孝道,此等极端守孝之风,未免有些过为已甚!』

    『更何况,昔日孝文之时,临邯郸道意惨凄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唯有释之前>>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我缔造了超凡时代修仙从返老还童开始六零军妻养成本就无敌,何须修炼苏尘叶灵溪从行星总督开始苍蓝星,亦是宝可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