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就像是手捧着金盘玉碗,然后上街乞讨一般……
之前杨彪和杨修,也一度以为,斐潜会走向董卓的后尘,所以之前也都认为斐潜不能长久,旋即起兵征讨之,不过后来才发现斐潜和董卓之流完全不一样,于是乎弘农杨氏也在这个方面上栽了一个大跟头,至今都没有完全康复。
不过骠骑将军似乎是想要让士人和武人同堂共事?
这不是不可能,只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强悍的平衡人物,就像是高祖皇帝,就像是孝武皇帝,又或是光武皇帝一样……
而当今天子……
杨修望着远方已经消失殆尽的王粲一行的烟尘,久久不语。
为什么高祖,光武之后,大部分的大汉天子都选择了重用士人而不是依仗武人呢?
难道这些天子都不懂用好武人,可以保家靖土,匡扶社稷么?抑或是武人就是天生的会骄恣枉法,危害社稷,所以不得不防?
都不是。
这个原因很简单,也很复杂。只不过,现在就看骠骑将军斐潜怎样去解决就是了,反正弘农杨氏百年基业,也不在乎再等这一段时间,何必像是王粲这样着急呢?
而且退一步来说,纵然骠骑将军斐潜能够处理好,那么骠骑将军的下一代呢?
呵呵……
“仲宣啊……”杨修轻轻的嘟囔了一句,“汝言之早矣……”
不过呢,让王粲先去探探路也不错,反正跟自己没有关系。杨修转身,对着一旁的护卫说道:“你回去收拾一下行囊,然后给太史将军报备一下,就说我去视田间之事,收筹秋赋,这一段时间就在乡野,请免于点卯……”
……e=e=e=(⊙⊙……
正所谓众口难调。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人的想法,甚至因为相互影响,导致原先的想法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最终变成了十万种想法,百万种口味……
虽然说骠骑将军斐潜说的时候显得轻松,但是庞统知道,这是一个干系深远的事情,不可等闲视之,所以纵然是肚皮上的褶皱渐多,也不敢忽视轻心,又将青龙寺的所有事务再筛选了一遍之后,才算是呼出一口气,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的肩膀。
青龙寺通议的时间,初步定在了十一月。
一方面是因为秋收之后,不管是乡野还是城镇,也就难得有这么一段空闲的时间,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因为也只有在秋收之后,才能保证有充足的物资可以让徒然增多的人口不至于严重影响到了原本长安的物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