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进可攻退可守,若是西域联军真的能打下西海城,乌孙人也不介意和西域联军汇合一处,收刮一些汉人的物品和人口带走,若是西域联军打不下来,那么乌孙人反而就可以借着说自己打了汉人城池来鼓动自身的名声,顺利上位等等。
反正策略都是很完美。
只不过乌孙人同样忘记了个问题,他们也不擅长攻坚。
这也不能怪乌孙人,而是所有的游牧民族都是这个问题,毕竟从秦朝的时候就有长城了,游牧民族在城墙下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可就是没有人想过,亦或是即便是想过也没有办法定居下来发展科技树,所以在对付石头城墙方面,胡人的手段其实很可怜。
至于元朝和清朝么,若是没有大批带路党……
当然,带路党这个事情么,总是有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投降的汉奸行为,另外一方面则是大批的民众对于外族入侵麻木不仁。上层的汉人觉得出卖国家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而下层的汉人觉得国家已经腐朽得没了希望,亡国不亡国没有区别。
幸好现在的汉人,心口上还有些热气,眼眸中还有些亮光。特别是屯田小城居高临下,虽然守军并不多,但是结合着周边的屯田青壮,倒也没有人表示说什么要开城投降,摇尾乞命。
对于乌孙人来说,多少有些意外。攻不下屯田小城,那么他们没有落脚点,就无法说坐山观虎斗,而且集结而来的人马也不少,若是没能够补充一些物资,等到了冬天难不成都饿死在半道上?
虽然说对于乌孙人来说,也有别的选择,比如直接南下攻击西海,亦或是绕过西海看看能不能突破玉门关进军汉人腹部地区,寇掠陇西等等,但是无疑这些军事行为的风险性太高,稍有些不甚便是可能会全军覆没。
所以打下屯田小城,然后进可攻退也有收获,才是乌孙最佳的选择。为了减少自身的消耗,乌孙骑兵们便征召在野杂胡参与作战。
这些杂胡大多数是原本就在西域之人,因为不习惯居住在城中,只是在野外追逐水草游牧而居,所以也不太清楚这些杂胡到底是属于早期的匈奴人,还是后来的鲜卑种,亦或是更早的一些什么胡人部落。之前汉人建设了西海城之后,也并没有全数的将这些杂胡都驱赶约束,所以这些杂胡就被沿着水源一路而来的乌孙人给驱赶而来,成为了战场上的消耗品。
统治阶级,都是不把普通百姓当人看。
这一点,不光是汉人的庙堂之上的达官贵人,那些游牧民族里面的贵族统领也是如此。
顶多就是有的会装一下,有的连装都懒得装而已。
因此,入寇西域的这些乌孙骑兵们,根本不将西域之内的杂胡当人看待,一股脑的驱赶着,消耗这些人命,去消磨汉军的战斗力。
这些贼乌孙,他们南下干什么来了?难道只是为了驱害这些人命?王屯长,不如咱们披甲上马出城冲杀一番?这些都是些杂胡,我还认得些,都是些善良人家,之前还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