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那等三十岁,或者五十岁的进士,往后只会越来越少。
经过单方面的商讨,富弼最终成为天圣二年榜的头甲,这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
但却是真实发生的。
最后,经过李杰的更易,富弼被点为状元,郑戬排名第二,叶清臣第三,尹洙第四,吴感第五。
虽然排名和最初的有些不同,但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太多。
……
……
……
四月一日。
距离放榜日不足三天,参加此科的殿试举子,虽然不担心被黜落,但对于放榜一事,仍然很是关注。
天圣二年这一科,是特殊的一科。
此前,进士及第之后,新科进士可以直接释褐授官,此制和唐朝完全不同。
唐朝时期,哪怕大名鼎鼎的韩愈,进士及第后,也无法直接授官。
贞元八年(792,韩愈进士及第后,因为吏部考试不合格,没能入仕。
其后,韩愈三次上书,皆不允,最后,他只能投身宣武军节度使董晋麾下,担任小小的观察推官。
宋朝立国之初,考虑到前代之弊,允许除五甲之外的新科进士,直接入仕,无需待阙。
此后,这项制度形成了定例。
不过现在的情况却变了,眼下的进士及第后虽然也可以直接授官,但此官非彼官。
新科进士的第一站,不是为官,而是观政。
至于,具体如何观政?
由于观政制度是第一次实行,谁也不知道观政制度的考评标准是什么。
毕竟,诏令中并没有直接体现这一点。
而这,也是李杰故意为之的。
有些时候,尤其是在政治领域中,模湖化才是更好的决策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