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象棋俗人 > 63 弃子

63 弃子

    杨铮也因为在意怪老头的关系,认真看完了这场对局。

    只是,他和李天道的评价却截然相反。

    他只觉得,这个叫做赵金鳞的孩子,路完完全全走错了。

    甚至在他眼里,赵金鳞还不如之前的孙破军。

    孙破军虽然天赋不如李天道和赵金鳞,但他却能在一次又一次对局中,不断进步学习,这份不停学习的精神,是现代很多小棋手所欠缺的一种可贵的精神。

    毕竟,现在无论是棋院,还是很多机构,都在拼命推崇人工智能的教学。

    说是推崇,但归根究底却又是让孩子去模仿人工智能下棋。

    然而,模仿的东西,往往是扼杀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行为。

    赵金鳞的确如他的名字一样,一出场便惊艳众人。

    很多开局意想不到的弃子,到最后串联在一起又变得合情合理。

    这也是人工智能下法的特点,提前放弃开局去通过强大的算力去打中后局。

    但人始终不是算力强大的人工智能,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个随着年纪增长算力体力精力衰减的尴尬问题。

    有人曾这么评价过象棋围棋的知名老棋手,这些老棋手们之所以看上去年纪越大,下棋棋力越是深不可测。

    归根究底就是他们到了一定岁数,算力对局又变成了经验对局。

    不止是象棋围棋,医生老师这类职业到了一定岁数后,经验反而有时比学力更重要。

    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是时间最公平的“馈赠”。

    但棋手与棋手不同。

    经验加不断学习再加上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让很多沉浸象棋一辈子的棋手到了晚年,甚至能超越之前自己年轻时的成就。

    其中最出名的代表就是彭述圣,1931年他弈游华北,以58岁高龄打遍诸多北方名手,被恭敬的称之为大国手。

    甚至在当今兰州,“彭高棋”也成了“世袭”象棋称号。

    但如今,人人都好像急功近利,都不太愿意脚踏实地,整日与人工智能对弈,只为了在十多岁,二十岁的年纪名扬>>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让我冒充白月光,别真爱上我啊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原神之我是至冬使节首辅的白月光亡妻回来了北城枭雄文娱奶爸:谁说我只会唱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