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废旧立新,最怕民心不服。若选李氏宗室子弟,无论近亲旁支,天下皆无可指摘,则大事顺遂。事后上表,归正天朝,京师朝堂,也易接受。”
杨振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只是看着沈器远,等他表态。
而沈器远的脸上,则是掩饰不住的失望之色,沉吟半晌不说话。
这个时候,沈器周却突然说道:
“京师朝堂?李氏剃发易服,奴事胡虏,大明京师朝堂正该问罪李氏,废其子孙世袭之位,改立新主,我辈替天行道,京师朝堂岂有不接受之理?”
“清虏和宁亲王有罪当废,这一点我们都同意,京师朝堂也必无异议。然则骤然之间废黜李氏、改立他姓,不惟和宁国上下非议,恐怕京师朝堂也会议论纷纷,恐不利于当前之大事,岂可不慎?依我之见,不如徐图之。”
杨振的这个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在座众人听了,没人再吱声,都将目光不自觉的转向了沈器远。
而这时的沈器远也弄准了杨振的态度,心中叹气,知道杨振这是在反对他现在自立。
但是杨振最后一句话,却又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
徐图之,不就是慢慢来的意思吗?
那也就是说,杨振只是现在反对而已,将来时机到了便不会反对。
于是他想了想,随即放下了马上自立为王的念头,问道:
“若立李氏旁系远支,都督可有属意之人选?”
“哈哈,岳丈大人说笑了,我哪有什么属意之人选啊,一切还是要由你们来决定,只要你们认为合适,我就没有意见。”
听了杨振这个话,沈器远转头看了看沈器周、安五伦,见这两个人一起点头,随后转脸对杨振说道:
“既如此,便依都督说的办。”
沈器远搞清楚了杨振在废旧立新上的底线后,知道套近乎也没用,便也不再叫杨振为贤婿了,而是公事公办直接改称都督。
随着这件最为关键的事情定了下来以后,剩下其他的一系列事情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沈器远等人已经做好了出兵的一切准备,一天都不愿意再等待下去了。
因此,平壌军以清君侧为号召誓师出兵的良辰,就定在了五月十九日清晨的卯时。
与此相应的是,沈器远在兑现卧牛岛密约最核心条款方面,倒也相当拿得起放得下,一口答应了杨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