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加上崇祯十四年秋冬之际金海、登来二镇所辖各路番薯土豆种植户的大丰收,使得金海镇所辖各路成为大明朝北方仅有的粮食产量完全自给自足而且大有盈余的地方。
杨振兼领的登来镇各路,照比金海镇所辖各路差一些,毕竟登来地区原来的登州府、来州府,但凡是良田,那都是有主之地,人家种什么,金海总镇府这边也管不着。
而金海总镇府能管的地方,只有俞亮泰的登来东路、吴朝左的登来西路以及袁进所领的金海西路屯垦区。
然而即便如此,俞亮泰、吴朝左和袁进他们奉命募民屯垦的垦区,所获得的番薯土豆的大丰收,也一下子就扭转了一年前登来地区粮价飞涨、流丐遍地,饥荒与瘟疫交替流行的混乱局面。
流民虽然仍在源源不断流入,但是流入的流民都能得到一定的安顿,他们只要有口吃的,就不至于铤而走险,走上落草为寇的道路。
与此相应的是,吴朝左、袁进以及俞亮泰他们三处吸纳安置不了的流民,还可以呈请上报到旅顺口的总镇府协理营务处,然后由船队转送到瀛洲岛、五岛列岛、平户岛、壹岐岛以及对马岛等处安置。
也因此,不断流入登来的流民,不仅有了谋生的出路,而且还帮助金海镇实现了对新辟土地的实际占有,结果自然是一石二鸟两全其美。
总之,当崇祯十五年的正月在一片爆竹声中到来的时候,杨振麾下的金海镇及其兼领的登来镇治下,要比以往几年的情况好多了。
将领士卒们自不用多说了,愿意分地代饷的,早分得了上好的土地,家里粮食堆满了地窖和仓房。
不愿意分地代饷的,年底前也已按照该领的饷银补足了所有的欠饷,畅想着家人团聚或者重新成家后的生活。
当然,最感谢杨振这个金海伯的,还不是这些分得了土地或者领足了饷银的各路士卒们,而是那些在崇祯十四年的秋天实现了阖家团聚的出身辽西的那些老行伍们,以及那些在崇祯十四年夏天跟随杨振渡海东征倭奴国的将领士卒们。
由于祖克勇的建言,杨振在崇祯十四年的夏天,叫袁进率领金海西路水师营的船队,赶赴辽西以及山海关沿岸,在蓟辽督师府与山海关兵部分司的关照下,将出身蓟辽的军中老兵的家卷,能找到的尽数接到了金海镇分田安置。
祖克勇的老母、弟弟以及其他家卷,就是在这一次的行动中来到金海镇安置的。
如今,祖克勇及其麾下官弁士卒们渡海迁来的家人亲卷,已经在庄河堡以北英那河下游两岸,按照分田令分得到了大片肥沃的土地,从此可以安居乐业了。
至于跟随杨振一起渡海东征倭奴国的将士们,更不用说,东征倭奴国期间人人都发了一笔不小的横财,东征归来之后更是盼着早日再有这样的行动。
除夕之夜,杨振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