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形势演变,若大明天命仍在,则都督为大明牵制东虏后路,终不失朝鲜王爵之封。
“若是,若是大明难以中兴,中原天命转移,则都督于海东厉兵秣马,择机舟师南下,或可由此而更进一步也!”
说到这里,方光琛笑笑不语,没有明说出来,但其话里的意思,却是再也明确不过了。
大明朝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一点许多人都看出来了,方光琛这样的人物,自然也没有例外。
这样的乱世,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可是对于方光琛这样的人物来说,却如鱼得水,断然弃了科举,投身其中,到处寻找那种不世出的人物。
比如这一次,方光琛本来有机会凭着杨振为他表奏的功劳,及其父子在朝中的人脉,捞一个朝廷的官身。
但是,他却放弃了,并且对此已经全然不在意。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认为,敢于效仿毛文龙出击东虏敌后的杨振,就是那种可以追随的、而且不世出的人物。
这也是他放弃了获任朝廷命官的机会,而辗转渡海前来寻找杨振,继续做一个私聘幕僚的原因。
他所着眼的,不是杨振的现在,而是杨振更加远大、不可限量的未来。
“呵呵,说来容易做来难,你所说的一切,皆是建立在我们能够在此长久立足,不断壮大实力上面。若我们不能继续壮大实力,方才你所说的种种,岂不成成了海市蜃楼一场空吗?”
方光琛所说的对于未来的设想,虽然令杨振在心中赞叹不已,但是杨振也很清楚,他现在的短板所在。
是以,面对方光琛目光炯炯的眼神,杨振点点头,苦笑着说出来自己的忧虑。
“呵呵,都督不必忧虑,若无今日都督设立南关岭五屯营,授地分田安顿刘万忠所部之策略,小弟尚不敢劝都督作此设想。”
说到这里,方光琛面色一肃,接着说道:“方今天下大乱,中原板荡,兵连祸结,百姓流离失所,官府无以安置。若都督在金海镇推行此法,招募流民,授田分地,以三百户为一屯,一户出一兵,一屯之长即一哨之长,如此,莫说数万大军瞬间可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