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且他也知道,若是杨振下定了决心,就算他征求了仇震海、仇必勇叔侄俩的意见,恐怕也是这么一个结果。
面对现在的金海伯左都督征东将军杨振,他们谁也不敢有二话。
莫说拿走他们一个哨的人马,就是把他们全部拆散了与其他各部人们混编,他们也不敢有二话。
整编了酒篓山岛上的仇大光所部水军之后,第二天上午,杨振领着许廷选、沈永忠以及杨占鳌所带的火枪手,再次踏冰过海,登上陆地,赶往红螺山。
眼下大小红螺山的人马,比起酒篓山岛、打渔山岛等地的人马,可就多多了。
杨振前前后后安置到红螺山一带的人马,主要有三批:
其一,是李麻、胡图格率领的一哨骑兵;
其二,是王煅等人从松山城里带出来开矿冶炼铅、铁,制作硝磺等物的工匠杂役们;
其三,则是杨振他们之前从草原上截获带回的那些商队伙计仆从。
在这三批人马里面,从草原上带回来的商队伙计仆从人员为首最多,达一千多人。
三类人员加在一起,已经达到了小两千人左右的规模了。
这支不大不小力量的存在,当然不能够放任自流。
崇祯十二年十月,杨振率军在东官沟、卧牛沟一带伏击满鞑子军队的时候,正是红螺山的人马,最后时刻赶到了战场后面,成为了压垮卧牛沟镶白旗汉军被围人马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天下午,杨振赶到了红螺山一带,先到大红螺山的矿场营区里面巡视了一圈,见了王守堂的次子王炬,了解了红螺山矿区的采矿冶炼制硝等事务。
杨振现在的军队极度依赖火器,若是没有一个自己掌握下的火硝、硫磺的稳定来源,那么他们今后的发展,就是沙滩上的城堡,根基不牢。
而松山城内外的火硝、硫磺来源,量虽不大,但却是杨振军中目前能够获得的唯一一个比较稳定的来源。
所以,在杨振能够获得更大、更好、更有保障的火药来源之前,大红螺山一带的硝土和黄铁矿,就是他决不能放弃的资源。
令杨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