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连战连捷的名气,已经传到了关内,身为蓟镇西协副将的唐通,自然已有耳闻。
虽然最近几日杨振被封金海伯的邸报,还没有传到居庸关,但杨振奉旨到午门献俘的消息,却早已经传遍了京畿各地。
兼且杨振的前身,之前原本就在宣府镇军中任职,而宣府镇的总兵官、挂镇朔将军印的杨国柱,更是杨振的亲叔父。
杨振借着到京师献俘的机会,就近返回宣府,探望一下叔父杨国柱与其他亲属,也完全合情合理。
因此,守关的副将唐通一听说最近风头正盛的杨振杨都督率部来到了南口关城,略想了想,便连忙亲自赶来拜见了。
有了唐通亲自到场,一切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但是看着对自己笑脸相迎的守将唐通,杨振的心里却十分不是滋味。
崇祯十七年正月的时候,因大同总兵、宣府总兵投降李自成,居庸关成为大明京师最后一道防线,此时身为密云总兵的唐通临危受命,受封为定西伯,率部移镇居庸关。
这个时候的唐通身上,可谓是寄托了崇祯皇帝几乎全部的希望。
他若坚守死战,那么大明朝的京师就还有救,至少会有时间等待其他勤王之兵赶到。
可是,这个唐通最后却辜负了崇祯皇帝的期望,竟然将居庸关这样的天险拱手送人,未经大战,便投降了李自成的大顺军。
居庸关守军不战而降的原因,当然还有很多,比如崇祯皇帝派来的猪队友监军太监杜之秩抢先出关请降等等,但是这个定西伯唐通却理应承担主要责任。
崇祯皇帝几乎是把最后的那点兵力,那点家当,全都交给了他,封他为定西伯,让他统率上万蓟镇边军坐镇居庸关迎敌,而他却转身投降了敌人。
这一点,连后来的满鞑子伪帝顺治、康麻子都看不过去了。
顺治得知他的这个作为之后,便将他的定西侯降爵成了一等子。
这个一等子的爵位传到唐通孙子那里之后,康麻子得知了他的这个作为,便将这个一等子的爵位也给剥夺了。
理由是,他这个前明的总兵官,不能为前明出力,反而降顺流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