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撤离北直隶和山东地区,之前归顺受抚的张献忠、罗汝才、惠登相等流寇头子降而复叛,大闹中原、湖广地区,致使京师与江南几乎断绝了联系,也让大明朝廷的财政困难更加严重。
崇祯皇帝顾得了北方,顾不上南方,抽调了军队应对东虏,就没有办法一鼓作气扑灭流寇,就这样不得不两线开战,来回折腾,最后折腾得整个大明朝,也有包括他自己筋疲力尽。
如果过他在年初的时候不抽调洪承畴、孙传庭两路人马北上京师,那么这两路人马差不多可以把中原、湖广一带的流贼剿灭七七八八,接下来就好办了。
哪怕他留下一路人马在中原地区坐镇,那些走投无路不得已受抚的流寇头子们,也绝不敢贸贸然降而复叛,重新造反。
当然了,如果那些流寇头子们再次造反之后,他要是下决心把洪承畴和孙传庭两个人里边的任何一个派回去,收拢各路败兵去镇压,那也行。
然而可惜的是,崇祯皇帝既没有派洪承畴去,也没有派孙传庭去,而是派了他最信任的一个辅臣,最能夸夸其谈吹牛皮的内阁大学士杨嗣昌。
杨嗣昌去了湖广地区,口气很大,魄力貌似也很足,一边南下,一边给崇祯皇帝不断上书,准备要毕其功于一役,把所有流寇一网打尽。
然而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流寇的实力,被各路流寇牵着鼻子满天下跑,耗费了朝廷无数钱粮,却没有取得任何大的战果。
当然,此时此刻,距离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庞大战略的失败,还有两年的时间。
眼前的崇祯皇帝还不知道,他辛辛苦苦从大明朝的老百姓手里抠出来的粮饷,最后会被这个杨嗣昌再一次打了水漂。
而且他也更不可能知道,他辛辛苦苦费尽心机从天下各地抽调起来剿灭流寇的兵马,也会被他最信任的杨嗣昌给一支一支地全部断送掉。
他什么都想要,但是最终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但是此时此刻,虽然大明天下的形势已经十分糟糕,可是杨振带给崇祯皇帝的这场敌后大捷,却仍旧给了他无尽的想象。
本来对辽东战局已经有点绝望了的崇祯皇帝,重新又焕发出了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