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之地?!”
杨振想要联络草原上的马贼队伍,当然是有原因的。
因为,已经两世为人的他,清楚地知道宣大沿边一带关口,那些专门经营边外贸易的晋商,每年都会结成庞大的商队北上贸易,有的是跟北虏贸易,有的是跟东虏贸易。
清鞑那边的许多物资,包括军需物资,都是通过这个贸易渠道获得,比如说茶叶、盐巴、布匹、箭镞、粮食、铁器,等等。
到了大明崇祯九年、清鞑崇德元年以后,鞑子伪帝黄台吉开始决心大规模地铸造和装备重炮。
此后,关里的火硝、硫磺等物,也迅速成为了流向关外的紧俏货,并且通过宣大沿边奸商的渠道,源源不断地大量流入到了大明朝敌人的手里。
杨振现在只是一个松山团练总兵官,大明朝朝堂上的大政,他干预不了,无能为力,没有办法从大明朝的最高层来控制沿边各口的对外贸易,但是,他却可以直接从松山往西,抢了从关内流向口外草原的商货。
且不说这些流向口外的商货是不是最后资助了大明的敌人,就单说这种对外贸易本身,在大明朝的这个年代,就是违法的,全都属于走私行为,属于资敌行为。
崇祯皇帝及其朝廷大臣们虽然反应迟钝,但是到了崇祯十二年的时候,宣大边外的漠南蒙古各部早已经完全臣服了满奴。
这个时候,对于大明朝这边来说,口外就是敌国,这一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北虏与东虏已经一家了,大明朝廷不可能再允许宣大地区的边境商人们再往口外与北虏贸易,更不用说与东虏贸易了,那早就是抄家灭族的重罪了。
然而,大明朝的事情奇诡就奇诡在这里,荒诞也荒诞在这里,朝廷明令禁止的事情,在宣大各边口依然半公开地进行着。
朝廷大臣们都不管,崇祯皇帝又该怎么去管呢,他甚至都不可能知道这些猫腻的存在。
而沿边各口的将领要养兵,要养活自己,可是朝廷总是粮饷不继,他们该怎么办呢,只好一起参与贸易,或者收取过路银子了事。
于是,到了崇祯十二年,看似重兵把守的长城各大关口,基本上都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