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长子金士俊,调转马头,转回松山城里。
杨振身边的亲兵本来就没有几个人了,这一回,根据他的安排,杨占鳌、严省三、郭小武三个很快就要离开松山,绕道觉华岛,前往登莱地区,以及北直与山东交界地区,去募兵了。
他们一走,杨振的身边,就剩下麻克清这个二鞑子反正过来的亲兵一个人了。
这肯定是不行的。
目前,让麻克清负责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还行,但是要让他代表自己去与松山城里的驻军各部打交道,传达自己的命令,显然是不合适的。
眼下松山城里的情况,可不是之前只有几百个人的暂编宁远先遣营了。
如今松山城里,派系众多、关系复杂,没有一个熟悉内外情况的人帮着自己奔跑联络是不行的。
麻克清身份尴尬,在原来的先遣营里就没地位,更别说让他去联络夏成德、吕品奇,以及与鞑子、二鞑子不共戴天的民壮首领安庆后了。
所以,杨振留下了金士俊这个熟悉松山城各方面情况的人,充当自己的副官亲随,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很合适的。
至于金士俊本人,这一回也跟着其父金国凤升了官,有了一个千总官的武职,职级不高不低,也合适。
另外,金士俊毕竟出身宣府镇的将门世家,虽然也是十五六岁就从了军,跟着其父东奔西跑,没读过多少书,可是论起舞文弄墨来说,怎么也比纯粹军户出身的杨占鳌,以及灶户加海盗出身的严省三强上不少。
所以,金士俊这样的人,正是杨振现在所需要的。
且说杨振回到了松山城里,当日下午就在徐昌永等人的劝说之下,将自己的驻地,从城隍庙里搬迁到了北门内的总兵府中。
杨振之前来过松山总兵府赴宴一次,也曾来过这里请金国凤题写制铁所的招牌。
但是那几次来,都是客将的身份,客人的身份,一路走马观花,根本无暇仔细打量总兵府的布局。
现在不同了,他是这座府邸的主人了。
松山城内的“总兵府”,并不是按正经总兵府的规格建造的,而是在之前的广宁中屯千户所衙署基础上改建而来的,规模不算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