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朝廷把兵权、治权、财权让地方自己负责,其实是一种懒政。
如果是西域、漠北、辽东,这些极远地区也就罢了,毕竟鞭长莫及。
节度使竟然设在河北、河西这些要害之地,那么安史之乱则是必然了。
更何况安禄山起兵之时,已经是三镇都督,手下几十万雄兵,唐玄宗早已老迈昏聩,沉迷享受,大唐帝国的各种矛盾空前尖锐。
“裁撤都督,势在必行。”杜预第一个赞成。
“此事还是徐徐图之,以免引起地方震动。”卫瓘稍为保守一些。
杜预直接反驳,“朝廷行事,当光明磊落,此举利国利民,大可不必束手束脚,各镇都督,皆是忠义之人,识得大体。”
要反的人早就反了。
杨峥别的自行没有,对军队的控制还是颇有自信。
不过总感觉裁撤都督,跟当年汉高祖取消异姓王、汉景帝的削藩相差无几。
但为了大秦的未来,不得不做。
自己不做,下一代会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杨峥个人觉得,曹魏的江山就是坏在都督制上面,简直是为士族豪强量身定制的。
】
“回京之后,此事可提上日程,让三省六部都议一议。”杨峥也同意杜预的意见。
原本以为天下统一,自己就能清闲一些,没想到事情越来越多。
比当年打天下的时候,还要忙。
不过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汉魏晋的积弊正在一个一个被清除。
在这方面上,杨峥吸取教训,却也没有矫枉过正。
而矫枉过正,往往是治国的大忌,每个王朝都会面临自己的问题,前朝的经验,不一定适应眼下的形势。
曹魏同室操戈,致使宗室力量太过薄弱,于是司马氏大封诸王,终酿成八王之乱。
杨峥采取折中之法,有能力的就封的远远的,没能力的,就呆在中原,安享富贵。
西边有夏国,东北有渤海国。
陆抗经营岭南,林邑国区区一郡之地,被灭也是时间问题,将来也可封一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