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争魏 > 第八百三十二章 分封

第八百三十二章 分封

要是熬粥。

    不过粟米的产量高,能储藏九年,米、麦最多五年,而且粟米还是战马的优良饲料,所以在北方成为主流。

    亲卫打开麻袋,检查了一番才上呈给杨峥看。

    稻谷比后世的更为细长,却没有后世的饱满。

    这可能是没有各种化肥的缘故。

    「南方耕作粗放,若是精耕,产量还会再有所提升。」散骑常侍王濬道。

    「士治也知农事?」杨峥没去过南方,去过的最南边是汉中。

    不过王濬的话为杨峥打开了一个思路,提高产量,优良稻种是一方面,耕种技术也是一方面,另外则是耕作的工具改良了。

    关中地区的曲辕犁、堆肥法,还未推广到全国,很多地方还用的是石犁、木犁。

    「诗经、管子、四民月令等典籍多有记述,臣早年游历荆襄所以知其一二。」从任何方面看,王濬才是真正的士人,能上阵,能通经史,又能治理一方。

    杨峥心中暗暗思忖,益州刺史是张辅,他的长处是打击豪强,不畏强权,在蜀中这么多年,豪强被他治的服服帖帖,大量士族豪强为了避开他,主动迁至南中,这些人到了南中,奴役当地土人,圈地抢人,与当地土人互砍,忙的不亦乐乎,反而成了开发南中的先驱。

    蜀中大治,四五年间,人口增加了四十多万!

    除了百姓生养的,还有巴賨氐等族下山为民,高原上的羌人内附。

    张辅这几年的政绩超过杨嚣、杨骏,位列第一。

    这种人才留在蜀中不合适了,而且按照大秦规制,张辅要么调入中枢,为一部尚书,要么该任其他地方。

    恰好,中原收入囊中,山东士族豪强虽然被剃了一波头,但依旧有很大的实力,正需要张辅这样的人去治一治。

    治国就是人尽其用。

    「朕升你为益州刺史,积蓄粮草,打造战船,为伐吴作准备!」

    「臣领命!」

    王濬为益州刺史,张辅为青州刺史,准备接手卫瓘了。

    中原的坞堡拆除的差不多,没必要把大秦的尚书令留在那里。>>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蒸汽朋克世界归来的鸣人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日娱之旅途巅峰奶爸师尊,不好意思,这论文我先发了断绝关系后,我继承了镇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