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定影响其它步骤的效果。整个手术几个大步骤---右心室双出口矫治+左下肺动脉重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下段胸骨裂修复+膈肌缺损修补+脐疝修补术等等,每一步必须完全到位。
评估好缺损之后,杨平开始评估心脏本身的畸形,包括心脏内部结构与大血管的畸形,术前评估已经了解到室间隔和房间隔均存在缺损,现在需要直接打开心脏,从内部对畸形再次评估,然后予以一一修复。
杨平的手术做的太稳了,没有一点波澜,这让让助手们有时候觉得百无聊赖,但是他们知道这种无聊是非常珍贵的。
不管什么手术,即使在别人手里做出一波九折和九死一生的效果,在杨平这里也是四平八稳,仿佛这就不是一台高难度高风险手术,仅仅是一台简单的小手术。所以对于手术的观摩者,尤其是新来的观摩者来说,很容易造成误导,很容易在观摩中获得盲目的自信,认为这个手术也不可如此,实在太简单。
宋子墨和徐志良早期都犯过这种错误,不知不觉就获得一种轻飘飘的盲目自信,所以有了经验之后,他们对杨平的每一台手术持谨慎态度,他们自己心里有一个换算公式,观摩时候获得的手术难易评价再乘以一个校正系数,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手术难度。
示教室那边,随着手术按部就班地进行,原本提心吊胆的布莱恩现在心情已经平复不少,因为观摩一段时间后,即使他没有外科手术经验,他能直观感受这台手术很稳,让人很放心。
曼因斯坦手里的遥控器慢慢也失去了最初的效果,无论他们怎么缩放画面,无论怎么将镜头拉近,即使让布莱恩看切开的心脏,看杨平在心脏里面修补缺损的房间隔和室间隔,布莱恩已经没有之前过山车一般的感受。
如果一个人拥有强大的自信而稳重的气场,他可以让身边慌乱的人们安心,手术也能够从画面透出一种气场,这种独特的气场可以让观摩手术的人安心。
在矫正心内畸形后,杨平将心脏缝合好,将异位的心脏还纳至胸腔内,然后对大血管的畸形进行矫正,矫正的同时将大血管进行吻合。
矫正心脏与大血管的畸形及让心脏归位还远远不够,需要对保护心脏的整个骨性与软组织“护甲”进行修补,否则说不定哪天,心脏又会掉出来。
胸骨是形成胸廓的一部分,而胸廓是保护心脏与肺的骨性护甲,现在胸骨存在缺损,它的修补需要使用钛板,这种钛板是使用3d建模和打印技术制造而成,用它替代缺损的胸骨,在心脏的前面形成坚固的护板,防止心脏再次从缺损的薄弱部位疝出。
这种与成人的钛板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之中,她的身体在长高长大,胸廓、胸骨、心脏都在不断长大,成人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成人的钛板不需要考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但是儿童的钛板需要考虑这一点,随着儿童的长高长大,钛板相对来说变小,起不到原来的保护作用,所以钛板必须设计为可以自动随生长而延长,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