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正好张家次又进的是离赵家不远的铺子。
赵家是商户,且不是那种富可敌国或规矩大的,经常往来铺子那都是常事,一来二去的两人日久生情很平常。
人本就是自个招进门的伙计,赵父对张家次理所当然比闺女了解,他顾不得为两人私相授受暗通款曲生气,首先考虑的就是张家次这个人选合不合适。
他看来看去,寻思了又寻思,要说起来张家次的人品性格的确是个好的。
本事虽然不大,但在他看来刚刚好。毕竟本事大的他也忧心人家看不上他这一亩三分地,然后不是人留不长久,就是把他家一把掀了。
再说,锦上添花的是张家次还有几个出挑的兄弟,就比如说能干的且在县衙的长兄。
虽然现在位卑言轻,但架不住自家有钱啊,了不得自己舍弃大笔钱财,再加上对方转营的本事,未必不能往上升官,那时候还能没有他们两家的好日子?
……
只除了身子骨儿弱外加认死理死活不入赘。
偏偏这两都是大问题。
赵父都想硬着心肠棒打鸳鸯,也是张家次有运气,随后的其他人选不是人品有瑕——让他看不上。就是和赵氏本家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宁缺不能选。
眼看张赵氏年龄大了耽误不得,还整日摆出一副非君不嫁的架势,一个疼爱子女的父母又哪里犟得过自己孩子?
得了,天下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对比之下,也只能是这个了。
随后双方各退了一步,他将女儿嫁出去,张家答应将来过继给他一个外孙。
眼看煮熟的鸭子飞了,赵氏本家人自然合伙儿阻拦。可惜因为赵父态度强硬,大有不惜鱼死网破的意思,本家人谁都不想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也只能暂且作罢。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也许是命中合该有此一劫,那年赵氏又有身孕了。
因着长子随了父亲从小是个体弱多病的,而这个肚子里的、以后生出来要随母姓赵姓的娃很多大夫看了都说是个健康的,赵父人逢喜事精神爽,越发有力气了,便寻思着多为他的乖孙挣点家业,省的孩子以后吃苦受罪。
可巧这年他鸿运当头,做什么生意都大顺。
以前都是就近做生意的赵父,这回难得有人提携自己也有心便出了趟远门。
然后,没一个月就半路出了岔子,更糟糕的是还被有心人故意传了假消息回来。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