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又成!
此乃双喜临门也!
宗泽已被朕封赏了,李纲岂有不封赏之理乎?”
群臣心中虽然各有想法,却在表面上陪着赵官家一起微笑着,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圣意……
穿越者赵吉深知,三国时诸葛亮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重要性,故此,要将大宋境内的匪患在金军灭掉辽国之前全部平定。
如今,赵吉即便对受宋军围剿而从梁山逃出来,成为流寇的宋江等三十六位匪首的追剿,也在进行中。
这段时间以来,赵吉在京城,始终密切地关注着各地往来的军情奏报,并有意地下令各路厢军逼迫将宋江等流寇往南逃窜。
至今为止,赵吉收到的关于梁山宋江等流寇去向的军报,其已经到达了海州境内……
赵吉心中有底,海洲有梁山“好汉”们的大克星——海州知州张叔夜!
……
此时,
赵吉坐在龙椅之上,左手扶龙案,右手以掌前伸,朝向远言;仿佛在遥对身在数百里之外的千古名臣李纲一般,他高声道:
“朕拜李纲为尚书左丞、赠观文殿学士!赏赐其黄金三百两!”
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跪伏,齐声山呼道: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赵吉,威风凛然,大手一挥,高兴道:
“众爱卿平身。”
群臣起立,归回班列……
赵吉盯着文官班列的末尾处,看到一位相貌英俊的青年文官张浚,他便高声道:
“朕对宗泽和李纲二位爱卿封赏之圣旨,由中书舍人张浚,代朕拟写!”
此时,今年才二十四岁的张俊,闻听赵官家的点名,立即心潮澎湃。
张浚受宠若惊,出列跪奏道:
“微臣张浚遵旨!”
赵吉微笑着看向这位三年前登进士第高中探花的名臣张浚,心中暗道:“若朕这个穿越者,不知道你张浚是未来的大宋名臣,朕怎么能不远千里,把你从山南府一个小小士曹参军召回京城任如今这个前途大好的中书舍人一职呢?”
赵吉道:“张爱卿平身,拟写圣旨时,必当写出朕对宗泽和李纲二位爱卿褒奖赞美之意!”
张浚再拜道:“微臣张浚遵旨,绝不负圣望!”
赵吉满意地点了点头。
张浚已经被赵吉召回京城任中书舍人二个多月了,经过赵吉这两个月来的考察,他发现张浚属实如史书记载的那样:有济时之志、正直凛然、天资忠义、材兼文武、孜孜为国、谦光过人。
不过,赵吉也怕张浚可像个别史学家所总结那样,其志大才疏,张浚之为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