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的纸币看起来还比较正常,像素头布偶人还没来得及“乐”出来,就看到一脸严肃的元帅肖像竟然像是动画影片一般转过头来,还对着它比了个大拇指。
魔界人捂脸……
看起来是彻底的失败了呢……
随手将失败品都团成团丢一边,布偶人掏出自己的日记本,开始写日记。
(6月6日晴转多云
今天看了一场好戏,果然人类与人类之间是难以相互理解的。
争端才是主旋律……
即便如此,我还是很乐意去体谅他们的难处,毕竟我是一个友善的卡通人物嘛。
虽然“博士”的出现害死了不少人……
但是我“魔界人”依然是个好孩子……
总感觉有点臭不要脸……
言归正传……
“光谱计划”为“我”带来了不少灵感……
“恶魔”会因为人类对自身不同的认知而出现增强或者削弱的变化……
而我需要“人类”这种具备观测能力的存在充当“第三观测点”……
“善意”
“恶意”
“恐惧”
“憎恨”
“感激”
……
观测者对“我”或者我的“造物”产生的情感都会被作为“观测点”的要素储蓄起来。
复数的“观测点”会为“我”的“外皮”提供更多的“稳定性”。而当观测者与“我”和“我”的“造物”产生联系时,也会收获相应的“特殊影响”。
这就是我综合了“光谱计划”以及之前对“锁”与“零件”进行实验后总结出的模式。
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外皮”自带的欲求……
“魔界人”作为初始“皮肤”本身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欲求”存在,它的问题是,哪怕有“设定”作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