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了九座城池。
连盟友韩、魏都不帮助齐国,可见齐国已经陷入众叛亲离的绝境,于是燕昭王命令乐毅攻打齐国。
活着的理由
燕昭王心意已决,乐毅不忍心违背他的意思,答应出军。但是,他提出一个条件:联合其他诸侯国。
乐毅的意思是,尽管齐国衰败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它的根基还很深厚,仅凭燕国的力量不一定能够彻底占领齐国。
燕昭王觉得有理,于是派人联合楚国和魏国。乐毅曾经是赵国的名将,很得赵国器重。赵惠王不仅答应将军队交给乐毅,还用占领齐国之后的利益诱劝秦国出兵。
经过一番努力,公元前284年,乐毅佩戴燕、赵两国的相印,率领燕、赵、秦、韩、魏五国军队,浩浩荡荡地向齐国进发,这就是乐毅心目中的“举天下而攻之”。
为吸引齐国的主力,秦国大将蒙骛从河东地区进攻。齐国果然上当,倾全国主力,火速开往河东地区抵抗蒙骛大军。
就在这个时候,乐毅指挥燕、赵主力,从赵国的东南方出击,一鼓攻陷齐国西北边的边境屏障灵丘(今山东高唐南。
灵丘失陷,齐国就暴露在联军的刀剑之下,全国一片慌乱。齐湣王急忙任触子为大将,达子为副将,命他们火速前往济西迎战乐毅。
两军沿济水安营扎寨,触子认为联军势大且锐气当头,应该先避开他们的锐气,凭河坚守,拖一段时间,等联军疲倦后再出击。
但是,齐湣王却认为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如果不全力出击,岂不颜面尽失?他威胁触子,如果不出军作战,触子的全家将会被斩,甚至连祖坟都要被刨。
触子心地仁厚,他既忍受不了全家被杀、祖坟被刨,也忍受不了驱赶自己的士兵去送死。所以在两军列阵相持,即将开战之际,触子突然鸣金收兵,悄悄地逃得不知所踪。
想当初,齐、楚展开垂沙大战时,齐国之所以能胜利,在于大将匡章能够抵挡得住国君的威胁。触子却抵挡不住国君的威胁,临阵脱逃。乐毅见齐军群龙无首,遂大驱军马杀得齐国军队片甲不留。
联军乘胜追击,势如破竹,锐不可当。齐军副将达子收编残兵败将,退守都城临淄的西大门秦周。如果秦周被攻陷,临淄就很危险。
为了激发士兵的斗志,达子建议齐湣王犒劳军士。此时的齐国,已经陷入将近崩溃的边缘,没有多余的积蓄赏赐。如果真要赏赐,只能从国君的私库中提取。
让齐湣王动用私库,令他十分恼火,他不仅不发放,还大骂达子,说达子与触子是一丘之貉。
国君无道,军士灰心绝望,毫无斗志,不堪一击。秦周被攻陷,达子战死,临>> --